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诗中的意境是春天的山中,阳光明媚,气候初暖,旅途中踏着残存的冬日枯草。诗人以柳枝暂作书札,时而窥视云影,或许是在学习如何裁剪衣物。这两句描绘出一种淡泊名利、生活自在的情趣。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隳名”(声誉或是非)的觉醒,以及对修行苦乐的深刻体会。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使得外界的喧哗变得无关紧要,只有内心的平静与自然之声和色彩相伴,显得格外和谐。
诗中表现了皎然禅师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然物外、自在情性的追求。通过这种境界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逃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心灵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