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琬琰四海,文字金石千秋。
秖堪曳尾沙畔,那可跨鹤扬州。
姓名琬琰四海,文字金石千秋。
秖堪曳尾沙畔,那可跨鹤扬州。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王世贞之手,名为《夏日偶成不复伦次共得廿首复作长山道中故事耳》(其十一)。王世贞以文才著称,此诗虽非其代表作,却也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姓名琬琰四海,文字金石千秋。”开篇即以“琬琰”比喻美名如玉,形容诗人之名传遍天下,如同美玉般珍贵;“文字金石千秋”,则赞颂诗人的文字如同金石一般,流传千年而不朽。这两句既是对诗人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文学作品永恒价值的赞美。
“秖堪曳尾沙畔,那可跨鹤扬州。”后两句则转而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曳尾沙畔”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意指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沙滩上拖着尾巴生活,也不愿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跨鹤扬州”则是借用了仙人乘鹤飞升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向往超越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世贞对个人名声与文学作品价值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对自由与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浪飞打船头,回溅射江破。
我欲往金山,郭璞墓边过。
景纯昔赋江,博丽恣顿挫。
《尔雅》与《山经》,手注分余唾。
或言鼍精化,人尝伺其卧。
故老云入江,下撼金山座。
出语山如莲,茎小承葩大。
此论虽诞绝,形理妙虚课。
葬经亦流传,青乌家倡和。
何为埋水中,骨肉自投堕。
当时树閒巢,赠衣刑卒荷。
岂独死后骸,一任付泥涴。
俗说戒其子,反语遭弄播。又云桴载?,旋转如水磨。
直下千尺安,沙涌墓一个。
到今成此山,世世仙可贺。
异说当孰主,孤屿天偶作。
《游仙诗》或信,兹亦疑冢佐。
勿言水懦弱,在险能用壮。
盘回万重山,不制三尺浪。
混混循崖行,约束戒奔放。
屈曲必如意,性本无背向。
触石石忽怒,爱怒不受障。
一过波澜平,柔克贵善让。
我行历诸滩,顺逆固殊状。
曾读老氏书,观物知所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