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褒崇柱石才,天书遥使凤衔来。
行囊不贮殊方物,惟带清风两袖回。
圣主褒崇柱石才,天书遥使凤衔来。
行囊不贮殊方物,惟带清风两袖回。
这首诗《奉诏还京》由明代诗人唐璧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官员奉诏返回京城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朝廷恩典的感激之情以及个人品德的高尚追求。
首句“圣主褒崇柱石才”,开篇即赞美了皇帝对臣子才能的高度重视与褒奖,形象地将臣子比作支撑国家大厦的柱石,强调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君主的尊敬,也暗示了臣子在国家事务中的关键角色。
次句“天书遥使凤衔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皇帝的诏书比作“天书”,象征着来自上天的旨意;而“凤衔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比喻,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象征着吉祥与尊贵。这一句描绘了诏书送达时的庄重与神圣,同时也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重视与信任。
第三句“行囊不贮殊方物”,表明这位官员在返回京城的路上,并未携带任何外来的珍奇物品,而是轻装简从。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廉洁自律的品质,不贪图私利,一心为公,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一句“惟带清风两袖回”,以“清风”和“两袖”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官员归来的状态。清风象征着清廉正直,两袖则是古代官员袖中常有的物品,此处用来形容官员归来时两手空空,没有任何私物,再次强调了其廉洁奉公的品性。整句话简洁有力,寓意深刻,既是对官员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理想化期待。
综上所述,《奉诏还京》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对君主的尊崇、对官员职责的强调、以及对廉洁自律美德的颂扬,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政治和社会风尚的追求。
戴角披毛,无毛角、又成何物。
论轮转、卵胎湿化,依稀髣髴。
絮果兰因谁质证,纷纷净域河沙佛。
只鸟生、四足虎能飞,真奇崛。生与死,何飙欻。
祸与福,休祈祓。黄金如斗印,桓圭华黻。
当日王侯朱紫地,空余荒草中庭茀。
倒不如、梨颊倚东风,芳樽凸。
幢葆启戟。迢迢赴京国。
驿路早梅,喜挈清娱,同寻春色。
咫尺觚棱金阙近,听宫漏、鹭鹓祥集。
想从容,奏对明光,香烟细裛。驰玉勒。行紫陌。
返第宅。召宾客。
再省识帝里,莺花过,元宵后、大好艳阳风日。
应有温纶自天降,前后主恩四持节。
与吴下宾萌,又重联吟席。
写宜春、乍拈春笔。元宵上巳,良辰来络绎。
绮罗丛,排歌席。芳郊外、玉勒金鞍,香尘无迹。
几何时、春光非昔。沉醉过端阳,新荷出。
微雨过,小庭寂。摇画扇、一塌松阴下,不巾帻。
巧云收,又中秋,秋月白。玉露满天,琼楼何处笛。
最好是重阳,茱萸酒,还将菊花糕,佐肴核。
光阴迅,早消息,逗梅稍,几朵含苞欲拆。
拥红炉,貉袖狐襟团坐,宵长如年,戏分曹,同射覆,到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