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墙不外千桃李,涧谷谁甘一蕨薇。
足底烟霞宜我未,竹间香采是梅非。
云开万里天无意,海放孤槎我有归。
阁寄紫虚年五百,铁筇扶路此通微。
门墙不外千桃李,涧谷谁甘一蕨薇。
足底烟霞宜我未,竹间香采是梅非。
云开万里天无意,海放孤槎我有归。
阁寄紫虚年五百,铁筇扶路此通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向往。首联“门墙不外千桃李,涧谷谁甘一蕨薇”以桃李与蕨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桃李虽繁盛,但不如涧谷中的一株蕨薇来得清幽自得。接着,“足底烟霞宜我未,竹间香采是梅非”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他似乎在烟霞竹林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梅花的香气则暗示着冬日的寒冷与清新。
“云开万里天无意,海放孤槎我有归”两句,诗人借云开见天和海中孤舟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天空的广阔与海面的辽远,都象征着心灵的解放与归宿。最后,“阁寄紫虚年五百,铁筇扶路此通微”则以仙阁与紫虚(传说中的仙境)相联系,暗示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而铁筇(铁杖)则象征着他在探索与修行之路上的坚定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深意。
驱车靡晨夕,川原不我与。
行行度赣关,计旬已盈五。
缅昔发珠江,闻者相枝拄。
夫子未心许,乃亦不色拒。
跃冶固所矜,譬之狂狷侣。
道路阻且长,江皋日延伫。
珍重书中理,进退慎所处。
匪为一身谋,而以观干蛊。
古人有大略,九九尚可举。
言有重百朋,亦有轻一羽。
孤怀惟自靖,遑知吐与茹。
传闻多异辞,沉忧切中腑。
勉旃卜此行,岂必吟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