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人仳离,交乱我青天。妒人仳离,交乱我青天。
鹈鴂高张,百芳飘零。螮蝀指空,疑浪翻溟。
璧镜啮景,含沙射潜。龙争汨罗,虫流新城。
六月不霜,高台不霆,交乱我青天。
妒人仳离,交乱我青天。妒人仳离,交乱我青天。
鹈鴂高张,百芳飘零。螮蝀指空,疑浪翻溟。
璧镜啮景,含沙射潜。龙争汨罗,虫流新城。
六月不霜,高台不霆,交乱我青天。
这首诗《秋胡行(其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与批判。
诗中“妒人仳离,交乱我青天”,开篇即以“妒人仳离”描绘出一种社会风气的扭曲,暗示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与道德的沦丧,使得整个社会如同被扰乱的青天一般,失去了原有的秩序与宁静。接着,“鹈鴂高张,百芳飘零”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以鹈鴂的高鸣反衬出百花凋零的凄凉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社会风气的败坏。而“螮蝀指空,疑浪翻溟”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混乱与不安,将虚幻的虹霓与动荡的海浪相结合,喻示着社会现实的不可预测与动荡。
“璧镜啮景,含沙射潜”两句,以璧镜比喻公正与道德,暗示它们在社会中受到侵蚀与破坏;“含沙射潜”则是对那些暗中伤害他人、破坏公正行为的隐喻,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中的阴暗面。最后,“龙争汨罗,虫流新城”通过历史典故,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联系起来,暗示了个体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无助与挣扎。“六月不霜,高台不霆”则以自然现象的异常,象征社会秩序的混乱与不稳定,最终“交乱我青天”总结全诗,强调了社会整体的混乱状态,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强烈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秩序重建与道德回归的渴望。
忆在兵曹三四年,君留东署我西偏。
检书清夜燃官烛,沽酒常时数俸钱。
借马独行缘送客,闻鸡相唤去朝天。
论交亦有胡兼许,此日天涯各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