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鼎如铛价万金,古文科斗费推寻。
不须更待琴弦足,会有幽人识此心。
破鼎如铛价万金,古文科斗费推寻。
不须更待琴弦足,会有幽人识此心。
这首诗《古意堂》由宋代诗人赵鼎臣所作,通过“破鼎如铛价万金”这一句,巧妙地将古董的价值与历史的珍贵性相联系,展现出对古代器物的珍视之情。接下来,“古文科斗费推寻”则进一步强调了探索古代文献的艰辛与价值,暗示了知识的积累与传承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不须更待琴弦足”一句,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于真正理解与欣赏事物,不必等待条件完全成熟,即刻就能有所感悟和发现。这不仅是对艺术或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寓意着人生哲理,即在有限的资源或条件下,也能找到心灵的共鸣与满足。
最后,“会有幽人识此心”,则寄托了对知音的期待,认为总会有懂得欣赏、理解自己心意的人出现。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知己的渴望,也反映了对人性美好面的坚信,以及对情感交流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物、知识、艺术和人际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欲入无为,乐闲中闲里,只这些儿。
惟论目下,未来已往休披。
常行坦荡,远财色、人是人非。
新来凭,怡怡内乐,境上无挂毫丝。
昏昏默默得也,向无中捉住,真个根基。
惺惺洒洒,无用无作无持。
头头返照,自然理、触处晖晖。
谁会得,清风皓月,湛湛两个人知。
寒食少天色,花柳各春风。
身闲胜日,都在花影酒垆中。
秀野碧城西畔,独有斗南温软,雪阵暖轻红。
欲办酬春句,谁唤好情悰。世间物,无一点,似情浓。
心期偶得,一念千劫莫形容。
好在轻烟暮雨,只有西厢红树,曾见月朦胧。
醉眼尽空碧,风袖障归鸿。
燕城过长夏,乡思若为禁。
故园松竹潇洒,久矣负幽寻。
赖有仙坛诗伯,同寓玉堂清署,相顾意殊深。
余暇尽谈笑,烦暑自消沉。绕长廊,临静砌,称闲心。
飕飕树杪风至,流水入衣襟。
尚愧无穷汗简,也预诸公奋笔,投迹是非林。
何日了官事,倒佩脱冠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