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水经年别,风尘又觉非。
岸芦迎棹舞,樯燕掠人飞。
泽国鱼梁竭,江城候吏稀。
人烟沙草外,一缕起斜晖。
潞水经年别,风尘又觉非。
岸芦迎棹舞,樯燕掠人飞。
泽国鱼梁竭,江城候吏稀。
人烟沙草外,一缕起斜晖。
这首明代诗人简霄的《潞河舟中作》,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潞河之上,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细腻的情感。
首句“潞水经年别”,点明了诗人与潞水的久别重逢,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风尘又觉非”一句,既是对环境变化的描述,也暗含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岸芦迎棹舞,樯燕掠人飞”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舟行时的动态美。芦苇在岸边随风摇曳,仿佛在欢迎船只的到来;而船上的燕子则轻盈地掠过水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泽国鱼梁竭,江城候吏稀”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环境和城市景象的描绘。泽国中的鱼梁可能已经干涸,暗示了生态环境的变化;江城中的官员稀少,或许反映了政治局势的动荡。这两句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反思。
最后,“人烟沙草外,一缕起斜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景象。远处的人家和草木被夕阳的余晖轻轻笼罩,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金笼擎小玉。是唐宫遗种,陇山疏族。
异样娇妍,正澹妆馀粉,素裳初浴。
髻软钗松,偏细剪、葵花一簇。
嫩染轻黄,羞学裙腰,旧时妆束。来侍雕阑华屋。
便怕冷依香,趁晴偎曝。
慧语休誇,记雪衣娘子,佛经曾熟。
我是平原,虽赋尽、瑶华谁读。
剩取迢遥乡梦,随伊断续。
半掩莓苔。重阳过、幽花淡日初开。
美人芳草,随意变做秋怀。
品第杨妃西子样,记曾细写小名佳。费差排。
映帘傍槛,无数金钗。
遥燐芙蓉杜若,定卸香断浦,毁貌荒涯。
未如三径,篱外縠剪绡裁。
西风又吹瘦影,送黄蝶依依飞去来。
问情里,更夜阑相对,月地霜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