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入初冬候,芙蓉晚未残。
客逢贤郡守,游识旧江山。
帝子归何处,仙人去不还。
独怜庵上月,犹自照酡颜。
暖入初冬候,芙蓉晚未残。
客逢贤郡守,游识旧江山。
帝子归何处,仙人去不还。
独怜庵上月,犹自照酡颜。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芙蓉庵内月色下的静谧景象。首句“暖入初冬候”点明季节转换,虽已入冬,却仍有一丝温暖,营造出一种过渡季节特有的氛围。接着“芙蓉晚未残”,晚霞映照下,芙蓉花虽已凋零,但仍未完全消逝,留下一抹残红,增添了几分凄美之感。
“客逢贤郡守,游识旧江山”两句,笔锋一转,由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情怀。诗人遇见了贤能的郡守,一同游览故地,重识往昔的山川美景,表达了对地方官员治理有方、保护自然环境的赞许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帝子归何处,仙人去不还”则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帝子与仙人的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沉思考。
最后,“独怜庵上月,犹自照酡颜”以月光洒在庵上为喻,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月光如同温柔的安慰,照亮了诗人因回忆而略显醉意的脸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小潇湘。正天影倒碧,波面容光。
水仙朝罢,间列绿盖红幢。
吹风细雨,荡十顷、浥浥清香。人在水精中央。
霜绡雾縠,襟袂收凉。
款放轻舟闹红里,有蜻蜓点水,交颈鸳鸯。
翠阴密处,曾觅相并青房。
晚霞散绮,泛远净、一叶鸣榔。拟去尽促雕觞。
歌云未断,月上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