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游目足,岂必重攀跻。
昨雪犹然积,春云况复低。
事关恤民力,韵赓载尧题。
不二文殊法,奚容拟议齐。
高山游目足,岂必重攀跻。
昨雪犹然积,春云况复低。
事关恤民力,韵赓载尧题。
不二文殊法,奚容拟议齐。
此诗《寄题北台叠旧作北台眺望恭依皇祖元韵(其二)》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北台上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民生的关注。
首句“高山游目足,岂必重攀跻”以“高山”象征高远的境界或理想,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游目”则展现了作者在高处俯瞰大地的豪情,而“岂必重攀跻”则暗示了不必通过艰难的努力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直接享受和心灵的自由。
接着,“昨雪犹然积,春云况复低”两句描绘了北台上的雪景和春云,通过“积雪”与“低云”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含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事关恤民力,韵赓载尧题”则转向了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提到“恤民力”,即关心百姓的劳苦,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同时,“韵赓载尧题”可能是指继承并发扬古代圣贤的仁政思想,强调了道德与治理的重要性。
最后,“不二文殊法,奚容拟议齐”两句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世间万物平等的思考。文殊菩萨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此处“不二法门”意味着佛法的真理是唯一的,不可分割,也不可与世俗的观念相比较。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的理解以及对宇宙真理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体现了其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以及对佛法的深刻领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平生纨绮场,宁食三年艾。
江山岂宿缘,老去尚馀爱。
兹晨幸休暇,共步青莲界。
风漪湛如熨,霜叶红可画。
道人喜客至,棐几共清话。
从容得一饱,老□□□□。
起遵岩下路,芒屦濯湍濑。
摩挲华阳碑,一读一感慨。
高名竟谁氏,陵谷已迁坏。
缅怀九转丹,吾老庸可待。
陈翁熬六药,朱郎研八卦。
虽云竹林集,尚欠二子在。
发春吾将遨,负约幸无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