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不解容,四众俱欲杀。
不辨如是心,定难消此衲。
大地不解容,四众俱欲杀。
不辨如是心,定难消此衲。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僧人面对外界误解与压力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佛教中对于世间纷扰与自我修行的深刻思考。
“大地不解容”,诗人以大地象征广阔的世界,暗示僧人感到自己在世俗社会中难以找到理解与接纳,表达了孤独与被排斥的感伤。“四众俱欲杀”,四众指的是佛教中的四种信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在家男信众)、优婆夷(在家女信众)。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在信仰群体中可能遭遇的误解与敌意,甚至可能受到伤害的境遇。
“不辨如是心”,这句话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困惑与挣扎,他试图理解为何自己在追求精神解脱的道路上会遭受如此多的误解和挑战。这反映了佛教中对于自我认知与外界关系的深度探索。
“定难消此衲”,“定”在这里指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此衲”则是僧人的袈裟,象征着他的身份与修行。这句话表达了僧人即使在面对重重困难与不理解时,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修行的决心,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心路历程,探讨了佛教修行者在世俗世界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内心的挣扎,以及他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自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平静。
京师英豪域,车马日纷纷。
唐生万里客,一影随一身。
出无车与马,但踏车马尘。
日食不自饱,读书依主人。
夜夜客枕梦,北风吹孤云。
翩然动归思,旦夕来叩门。
终年少人识,逆旅惟我亲。
来学愧道瞢,赠归惭橐贫。
勉之期不止,多穫由力耘。
指家大岭北,重湖浩无垠。
飞雁不可到,书来安得频。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
花围千朵锦,柳撚万株金。
燕绕龙旂舞,莺随凤辇吟。
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君不见宣和艮岳绿萼梅,百花魁中此为魁。
绛霄灯火不终夕,剪为荆薪燬为灰。
又不见驻跸钱塘开聚景,此梅又花天宠幸。
江神不才马飞渡,踏碎禁地花无影。
两地百五十年馀,花与国都相有无。
谁知造物不尽意,尚留人间一种癯。
山中佳人清似水,放开吟饕嚼花髓。
我未见花得见诗,见诗便与花相似。
且闻九月花已芳,奇观到眼诗为忙。
腊前年后是正候,忽为秋光岂其常。
大庾岭头炎瘴地,年年早开不为异。
四明相去数千里,不应早花亦如此。
吁嗟地气如车轮,自南而北知几春。
如今所见到草木,不独飞鸟啼天津。
梅乎梅乎本清绝,花如白玉枝如铁。
矫矫胡为心亦随,不念从前傲霜雪。
唐苑九月誇梨花,鹤林九月艳杜鹃。
我欲梅根一酹酒,谨勿与彼争取非时妍。
《绿萼梅歌》【宋·陈著】君不见宣和艮岳绿萼梅,百花魁中此为魁。绛霄灯火不终夕,剪为荆薪燬为灰。又不见驻跸钱塘开聚景,此梅又花天宠幸。江神不才马飞渡,踏碎禁地花无影。两地百五十年馀,花与国都相有无。谁知造物不尽意,尚留人间一种癯。山中佳人清似水,放开吟饕嚼花髓。我未见花得见诗,见诗便与花相似。且闻九月花已芳,奇观到眼诗为忙。腊前年后是正候,忽为秋光岂其常。大庾岭头炎瘴地,年年早开不为异。四明相去数千里,不应早花亦如此。吁嗟地气如车轮,自南而北知几春。如今所见到草木,不独飞鸟啼天津。梅乎梅乎本清绝,花如白玉枝如铁。矫矫胡为心亦随,不念从前傲霜雪。唐苑九月誇梨花,鹤林九月艳杜鹃。我欲梅根一酹酒,谨勿与彼争取非时妍。
https://shici.929r.com/shici/a5pJej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