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德畏人知,传家赖母慈。
何时丹桂擢,相戒白华诗。
戏綵欢无极,藏舟事密移。
千钟已不暨,后日可胜悲。
清德畏人知,传家赖母慈。
何时丹桂擢,相戒白华诗。
戏綵欢无极,藏舟事密移。
千钟已不暨,后日可胜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为挽悼胡元夫之母寿安县太君而作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对逝者品德的敬畏与怀念,以及对其家庭教养的赞赏。
首句“清德畏人知”,赞扬逝者高尚的品德,即使在生时也深得敬重,其道德品质令人敬畏。接着“传家赖母慈”一句,表达了对逝者母亲慈爱教诲的感激之情,认为是她的慈爱使得家族得以传承。
“何时丹桂擢,相戒白华诗”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丹桂”比喻科举考试中的成功,暗示希望逝者能够如同丹桂般在学术或仕途上取得高成就;“白华诗”则可能指一种特定的诗歌形式或寓意纯洁、高雅,表达对逝者的美好祝愿和怀念。
“戏綵欢无极,藏舟事密移”描绘了逝者生前的家庭欢乐场景,以及对逝者离世后家庭情感变化的细腻感受。通过“戏綵”(彩绘玩具)和“藏舟”(收藏船只模型)等细节,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回忆。
最后,“千钟已不暨,后日可胜悲”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深切哀痛。其中“千钟”可能借用了古代酒器的容量来象征生活的丰富与满足,与“不暨”(未能达到)形成对比,强调了失去逝者所带来的无法弥补的遗憾与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逝者品德、家庭生活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绿烟红,丝不断,斧通圣。制先依,非莫管,法心头整。
行真箓,地名姓,死自教分定。
端财、金宝于身,一一不须受领。
公精莹,花开阐,甲洁严修省。下灵符。
来有则,剑惺中惺。辰月日,头顶戴,象转迁仙径。
游处。天然欢乐,遇遭永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