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峰下宅天官,三界方知可往还。
白石眼前分世路,紫云头上接天班。
沧溟岂隔毫芒内,忆劫皆归瞬息间。
但得心源到真境,凌虚鸾鹤会跻攀。
香炉峰下宅天官,三界方知可往还。
白石眼前分世路,紫云头上接天班。
沧溟岂隔毫芒内,忆劫皆归瞬息间。
但得心源到真境,凌虚鸾鹤会跻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受的作品,题目为《题太平兴国宫》。诗中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境界。
"香炉峰下宅天官"一句,以香炉峰为背景,设想有一处仙居或道观,其神圣之处足以与天相通。
"三界方知可往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向往,这里指的是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来去自如的境地。
"白石眼前分世路",白石象征清净,眼前的景象像是分开了尘世与出世的道路。诗人可能是在表达通过观察自然之美,可以领悟到超越尘世的真理。
"紫云头上接天班"则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景色,紫云如同连接天地的桥梁,使人感觉自己已然与天界相连。
"沧溟岂隔毫芒内",沧溟通常指广阔的水域,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质疑的是,即便是长河岁月,也不过是细微之物,对于心灵的追求毫无阻碍。
"忆劫皆归瞬息间",忆劫可能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这些记忆都汇聚在一瞬之间,如同一切历史与时间的长河最终汇入永恒的现在。
"但得心源到真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达到内心真正净化、觉悟的渴望,这是诗人的修行目标,也是他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最后,"凌虚鸾鹤会跻攀"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愿景,希望自己能够像仙鸟鸾鹤一样,飞越世俗的羁绊,达到精神上的自在和解脱。
天王念远民,哀此西南隅。
主者按其籍,取之尽锱铢。
扫地皆赤立,名独存版图。
竭泽傥未已,来年恐无鱼。
明诏甚宽大,宿负当蠲除。
主者惨不乐,何以充挽输。
刺史讵可信,殆将有为无。
遣官视故府,姑往考簿书。
簿书亦难凭,缘绝或欺予。
不如持明诏,却还桑大夫。
跋涉君徒劳,两驾泥轼车。
所幸得一欢,莫辞留斯须。
今晨属挑菜,啖我园中蔬。
蔬食君莫笑,郡县诚空虚。
今日忽感悟,闭门谢曲生。
未危却二孺,不战仇三彭。
掊击北海樽,哜量东坡羹。
尚恨薄滋味,未能免亏成。
我欲咽元和,默坐朝上京。
坐等梨枣熟,小试升天行。
去夏苦多雨,势若无炎官。
今晨迫重午,香黍仍胶槃。
天机杳难测,人言亦多端。
祗今原田上,立苗未妨寒。
但愿含颖时,借日开迷漫。
蟪蛄尔何知,喣喣啼夜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