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雾诗》
《咏雾诗》全文
南北朝 / 萧绎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晓雾晦阶前,垂珠带叶边。

五里浮长隰,三晨暗远天。

傍通似佳气,却望若飞烟。

疏帘还复密,断栋更疑连。

还思逢乐广,能令云雾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雾气弥漫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雾的形态、质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晓雾晦阶前”,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晨雾笼罩,使得台阶前一片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垂珠带叶边”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雾比作垂下的珍珠,与叶片相连,形象地描绘了雾在树叶边缘凝聚的景象,既展现了雾的晶莹剔透,又突出了其轻盈飘渺的特点。

“五里浮长隰,三晨暗远天”两句,进一步扩展了雾的范围和影响,五里之内的低洼地带都被雾所覆盖,连远处的天空也变得昏暗不明,强调了雾的浓厚与广阔。通过“浮”、“暗”二字,不仅表现了雾的动态感和视觉效果,也暗示了雾的厚重与压抑。

“傍通似佳气,却望若飞烟”则从侧面烘托雾的美丽与神秘。雾在近旁时仿佛是吉祥之气的象征,而在远处望时,则如同飘渺的烟云,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雾的两种不同状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雾的静态美,也体现了其动态变化的魅力。

“疏帘还复密,断栋更疑连”两句,通过描述室内与室外雾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室内原本稀疏的窗帘因雾气而显得更加紧密,室外的断梁在雾中似乎又连接了起来,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雾的渗透力和模糊性,同时也暗示了雾的无形与无定。

最后,“还思逢乐广,能令云雾褰”一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乐广能够使云雾散去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遇到能够化解眼前迷雾的人或事的愿望。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光明与清晰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萧绎

萧绎
朝代:南北朝   字:世诚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生辰:508—554

(508—554)即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猜你喜欢

古意

山上采兰花,山下采蒲叶。

露湿青罗裙,良人不知妾。

(0)

送潘左史和甫归吴门

琼筵祖饯惜君才,别后吴吟日几回。

坐看青山帆外转,更怜黄菊客边开。

长江日动鼋鼍窟,旧国霜飞麋鹿台。

归去逢人说帝子,盛名却自险中来。

(0)

答宋鸿胪仁甫寄书

登高曾约帝京楼,九日黄花各自秋。

明月相关今夜梦,白云同寄故园愁。

征夫塞上功何晚,代马霜前嘶未休。

官舍寂寥应抚剑,更将尺素问淹留。

(0)

石门秋夜有怀

歇马空山夕,劳歌塞上归。

野霜明古剑,峡月冷秋衣。

坐里蛩螀乱,愁边乌鹊飞。

酒杯时在手,不与故人挥。

(0)

秋日即事五首·其一

八月边烽起,燕关入引弓。

檄飞三辅道,气激五都雄。

戍角寒云外,城乌夜色中。

不知枕戈者,愁绝竟谁功。

(0)

赋得江南山水纪胜歌并寿毛友梅封君

君不见吴山高起千万丈,上有烟岚变化出奇状。

影照江流湖水地镜分,下抱太空各垂文光密星象。

晓日波平如熨横素罗,幽鸟低飞閒来往。

岸芦石树小径斜,隔岭樵歌应渔唱。

山根湖脉下相通,福基寿域深且广。

武陵主人偏嗜黄精淡可食,子孙皆换仙骨格。

望云何由并称觞,时复驰神到乡国。

元气混沌含孝胚,圣人独知立兹德。

堂中高挂二仙图,木公金母若旧识。

两颜不衰百岁期,际天海色苍茫浩无极。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