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明老游雁荡五首·其四》
《送明老游雁荡五首·其四》全文
宋 / 吴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方欣林下共谈禅,底事深公挽出山。

千里同风无道俗,何妨一笑便言还。

(0)
翻译
在宁静的树林中一起谈论禅理,究竟是什么事让深公离开山林呢?
即使千里之外的风俗各异,没有世俗的拘束,何不就笑着答应返回呢
注释
方欣:欣赏或享受。
林下:树林之下,指隐居之处。
禅:佛教中的参悟和修行。
底事:究竟为何事。
深公:深公,指晋代高僧支遁,以其深得佛法而闻名。
挽出山:离开山林,通常指出家之人还俗。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同风:风俗相同。
无道俗:没有世俗的规矩或偏见。
何妨:不妨,为什么不。
一笑:微笑,轻松的态度。
言还:说好就回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属于送别类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共谈禅机、挽车出山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以及对彼此精神世界相通的欣喜。

“方欣林下共谈禅”一句,设置了诗歌的背景和情境。这里的“林下”是一个宁静自然的环境,“共谈禅”则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心灵交流,他们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探讨禅理,寻找心灵的净土。

“底事深公挽出山”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精神交流的深度。这里的“底事”指的是深奥的道理,“深公”则强调了诗人与友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通过“挽车出山”,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千里同风无道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祝愿。“千里”指的是遥远的距离,“同风”则象征着彼此之间精神上的相通。这里的“无道俗”意味着超越世俗的羁绊,保持心灵的纯洁和自由。

最后一句“何妨一笑便言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离去的豁然开朗的心态。“何妨”表示没有什么不可以,“一笑”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别离采取的一种豁达态度。这里的“便言还”意味着不必过于沉重地对待这次别离,因为心灵上的交流和理解是超越空间距离的。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面对朋友远行时的心态转变。诗歌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悠长,体现了宋代诗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吴芾

吴芾
朝代:宋   字:明可   号:湖山居士   生辰:1104—1183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猜你喜欢

即事四首·其三

书斋研席洒然清,小坐依迟静六情。

晰理佩文心似昔,至今惭愧是躬行。

(0)

钱维城远涧泉声图

田盘搆石室,素壁著成图。

映发山容秀,萦回水态纡。

纵眸遥箔外,侧耳静琴俱。

画境相参处,难分殊不殊。

(0)

题董邦达山水十六幅·其六虚亭秀色

一亭及一峰,足占无边秀。

何须论尺绢,盘礴劳结搆。

(0)

西北风

昨盻西北风,时作时复止。

今朝乃畅然,吹万势未已。

殢云向难开,破碎剩几缕。

应律奏金音,驱暑含爽气。

皎日腾清晖,溽熇一以洗。

雄风讵独予,快意逮闾里。

宜旸利大田,送馥暨杂蕊。

春时望一犁,颇怨驱云去。

及恐霖为灾,驱云仍赖此。

鸣条本无心,习习何忧喜。

(0)

题董邦达山水画

山盘蕴藉谷含虚,宜有幽人赋遂初。

林户霏烟真入画,水亭消夏合观书。

底须丛桂方称隐,取适扁舟岂为渔。

我是先忧不同道,每因心赏契潜居。

(0)

夏至日恭祀方泽六韵

金翼乘南陆,黄裳飨厚坤。

至哉钦顺应,时矣届孳蕃。

祀典躬亲奉,神依陟降存。

帛琮孚肸蚃,笾豆洁蘋蘩。

鼎雾轻初合,山云远未屯。

向时频被佑,此际重希恩。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