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盘蕴藉谷含虚,宜有幽人赋遂初。
林户霏烟真入画,水亭消夏合观书。
底须丛桂方称隐,取适扁舟岂为渔。
我是先忧不同道,每因心赏契潜居。
山盘蕴藉谷含虚,宜有幽人赋遂初。
林户霏烟真入画,水亭消夏合观书。
底须丛桂方称隐,取适扁舟岂为渔。
我是先忧不同道,每因心赏契潜居。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首句“山盘蕴藉谷含虚”以山的包容与谷的空灵,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宜有幽人赋遂初”一句,点明了在此景中,适宜隐士赋诗抒怀,回归本真。诗人通过“林户霏烟真入画,水亭消夏合观书”,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生动与和谐,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山水长卷之中,享受着夏日的清凉与阅读的乐趣。
“底须丛桂方称隐,取适扁舟岂为渔”两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认为隐居并不一定要依赖于特定的自然景观或职业身份,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才是真正的隐逸之乐。最后,“我是先忧不同道,每因心赏契潜居”则流露出诗人与隐士精神上的共鸣,即使身处尘世,也能在心中寻得一片宁静之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和谐共生、心灵归隐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綵旗丹柱倚春风,寒日清明罢绣工。
千仞骊珠翻锦带,五纹蛛网丽晴空。
百年日月跳丸里,一掷功名唾手中。
漠北将军贪蹋鞠,岂知兵法在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