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江北岸,饱历此山川。
谁信著笔力,尽驱来眼前。
野桥分道路,古木薄风烟。
我欲径归去,沙头人挽船。
江南江北岸,饱历此山川。
谁信著笔力,尽驱来眼前。
野桥分道路,古木薄风烟。
我欲径归去,沙头人挽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江南江北山水的深切感受与独特见解。开篇“江南江北岸,饱历此山川”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行经两地,亲历山川之美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厚情感。
接着,“谁信著笔力,尽驱来眼前”两句,运用反问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诗人笔下山水的生动与逼真,仿佛将眼前的景致全部捕捉并展现于纸上,展现出诗人高超的绘画技艺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野桥分道路,古木薄风烟”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野桥横跨,道路两旁是古老的树木,它们在轻柔的风中摇曳,与周围的烟雾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最后,“我欲径归去,沙头人挽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想要离开这美丽的山水,回归平静的生活,但又不舍得离开这片让他心灵得到净化的土地。沙头的人挽留船只的情景,既是对诗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也寓意着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翟园看梅不满眼,载酒何曾倾一盏。
空有千株半未花,欲剪一枝无可拣。
归来却登多稼亭,玉妃骤降千娉婷。
素罗衣裳濯瑶水,珠宫楼阁开银屏。
国香万斛量不尽,雪岭诸峰互相映。
身骑白凤绕琼林,肝胆透寒骨毛冷。
看来只是两株梅,如何遣侬心眼开。
花头密密纷无数,萼萼枝枝砌成树。
夕阳斜照光烛天,微风欲度遮无路。
君不见侯门女儿真个痴,獭髓熬酥滴北枝。
又不见画工兔颖矜好手,冰水和铅描玉肌。
先生不能奄有二子者,报答风光只有诗。
今夕不醉仍无归。
江西猫笋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
先生别得煮箦法,丁宁勿用醯与盐。
岩下清泉须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
寒芽嚼作冰片声,馀沥仍和月光吸。
菘羔楮鸡浪得名,不如来参玉板僧。
醉里何须酒解酲,此羹一碗爽然醒。
大都煮菜皆如此,淡处当知有真味。
先生此法未要传,为公作经藏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