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薄文章,谓非道所尊。
不读破万卷,何由闻斯论。
经史足驱使,今古堪胚浑。
寂若万象灭,灿若众星繁。
根柢有至理,刊落皆陈言。
以此为诗史,孰能穷其源。
少陵薄文章,谓非道所尊。
不读破万卷,何由闻斯论。
经史足驱使,今古堪胚浑。
寂若万象灭,灿若众星繁。
根柢有至理,刊落皆陈言。
以此为诗史,孰能穷其源。
此诗出自清代诗人吴祖修之手,名为《古诗(其二)》。诗中以杜甫(少陵)为例,阐述了深厚的文学积累对于理解与创作的重要性。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作品深受后世推崇,被视为文学的典范。诗中提到“不读破万卷,何由闻斯论”,强调了广泛阅读对于提升文学素养和理解深刻道理的必要性。
接着,诗人指出“经史足驱使,今古堪胚浑”,意味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经典著作能够帮助人们在古今之间自由穿梭,构建起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宇宙中的星辰,既静谧又璀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进一步地,诗中提到“寂若万象灭,灿若众星繁”,描绘了一种在浩瀚宇宙般的知识海洋中,个人虽渺小却能发出耀眼光芒的状态。这不仅是对个人学习成就的赞美,也是对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最终达到内心宁静与智慧光辉并存境界的向往。
最后,“根柢有至理,刊落皆陈言”表明了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隐藏于日常语言和常识之中,需要我们去挖掘和提炼。而“以此为诗史,孰能穷其源”则表达了通过诗歌记录历史、探索真理的意图,同时也提出了对这一过程无限探索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对于个人成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还体现了追求真理、探索智慧的不懈精神。它鼓励读者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以期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星辰,并以此为起点,不断前进。
五湖云扰鏖中原,五马渡江江欲浑。
关中帝子已北狩,洛下士族争南奔。
新亭英雄相对泣,国体艰危仅能立。
姑熟甫见欃枪沉,历阳又闻䝟貐入。
江左夷吾身退高,廊庙重臣刘与刁。
幼君母后等孤注,元舅鼠伏先遁逃。
将军精忠贯白日,气吞馀子前无敌。
身冒白刃如无人,此身不知知有国。
二子从父身争先,父前子后同九泉。
当时豪杰谁不死,一门忠孝今千年。
六朝往事随流水,将军至今犹庙祀。
世间万事等飘风,只有忠孝传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