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两湖全绿,当天月一痕。
草柔春耳耳,塔迥石言言。
花市香俱贱,山家犬不村。
饭僧钱施尽,典鹤具壶樽。
非两湖全绿,当天月一痕。
草柔春耳耳,塔迥石言言。
花市香俱贱,山家犬不村。
饭僧钱施尽,典鹤具壶樽。
这首诗描绘了花讲寺的静谧与幽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色的柔美与生机。首句“非两湖全绿,当天月一痕”以对比手法,强调了月光在湖面上的独特映照,不同于满湖皆绿的寻常景象,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独特的美。接着,“草柔春耳耳,塔迥石言言”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春草轻柔地生长,仿佛在细语低吟;高耸的佛塔与坚硬的岩石似乎也在对话,传递着某种深邃的信息。
“花市香俱贱,山家犬不村”则将视角转向了寺庙周边的人文环境,花市中的香气弥漫,却显得平易近人,不显贵重;山家的犬吠声,虽是乡村常见的声音,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别有一番风味,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最后,“饭僧钱施尽,典鹤具壶樽”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僧侣们生活状态的同情与理解。饭僧的钱已经施尽,可见寺庙经济并不宽裕,但依然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所需;而“典鹤具壶樽”,则可能是在说为了招待客人,不惜典当物品,显示出寺庙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礼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花讲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宁静之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深刻感悟。
二十年来云水身,今凡七度踏京尘。
丝长岁月能多少,粟大功名徒苦辛。
白日戏陪人世事,绿烟锁断洞门春。
云岩月岫今何处,一听猿声一怆神。
松陵秋已老,正柳岸田家,酒醅初熟。
鲈脍莼羹,万里水天相续。
扁舟凌浩渺,寄一叶、暮涛吞沃。
青箬笠,西塞山前,自翻新曲。来往未应足。
便细雨斜风,有谁拘束。陶写中年,何待更须丝竹。
鸱夷千古意,算入手、比来尤速。
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