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皆内向,真似未开花。
一水二三里,沿洄上紫霞。
林泉多鹿迹,岩壑半人家。
瀑布条条好,风吹总不斜。
峰峰皆内向,真似未开花。
一水二三里,沿洄上紫霞。
林泉多鹿迹,岩壑半人家。
瀑布条条好,风吹总不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西樵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峰峰皆内向,真似未开花”,以拟人化的手法,形容山峰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一水二三里,沿洄上紫霞”两句,通过描绘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以及溪流之上飘渺的紫色云霞,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清幽的环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林泉多鹿迹,岩壑半人家”则展现了山林间的和谐共生,既有野生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痕迹,也有村落人家的温馨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瀑布条条好,风吹总不斜”两句,以瀑布的动态美和风的轻柔,再次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状态的深深喜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樵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杜陵千里外,期在末秋归。
既见林花落,须防木叶飞。
楚从何地尽,淮隔数峰微。
回首馀霞失,斜阳照客衣。
晴峰三十六,侍立上春台。
同宿别离恨,共看星月回。
野莺临苑语,河棹历江来。
便寄相思札,缄封花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