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曲歌辞·其一踏歌词》
《杂曲歌辞·其一踏歌词》全文
唐 / 谢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

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

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0)
注释
春景:春天的景色。
娇:美丽。
春台:春天的平台,此处指春天的景象。
新露:新生的露水。
新梅:新开放的梅花。
参差:错落不齐。
吐:生长、显现。
新花:新开的花朵。
重叠:层层叠叠。
花影:花的影子。
飞莺:飞翔的黄莺。
歌声:鸟儿的歌声。
度:传递。
飘飖:轻盈飘动。
雪:比喻花瓣的洁白。
舞袖:舞动的衣袖。
回:回旋。
翻译
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新露滋润着新梅含苞待放。
春叶错落有致地生长,新开的花朵一层层绽放。
花影中,黄莺翩翩飞过,鸟儿的歌声随风传来。
请欣赏那如雪花般轻盈的花瓣,比起飞舞的衣袖,更胜一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开篇“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中,“春台”可能指的是春天的楼阁或高处,可以欣赏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新露”是春夜里凝结的露珠,它们如同泪水般滴落在初绽的梅花上,增添了一丝柔情与生机。

接下来,“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表达了春天植物生长的迅速和茂密。春叶逐渐展现出来,而新花则层层叠叠地开放,形成了一个生动而丰富的画面。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这两句则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生态景观。花瓣在空中飘落,似乎有燕子(莺)在其间穿梭;同时,远处传来了歌声,吸引着鸟儿飞来,这些声音和动静都融入了春日的欢愉氛围。

最后,“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则是一种意象的转换。诗人不直接描写春天的景物,而是借用“飘飖雪”这一意象来表达轻盈和美好的感觉,并通过“舞袖”这个动作来强调这种感觉的细腻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精细描绘,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细腻表达。

作者介绍

谢偃
朝代:唐   籍贯:隶属省辖市鹤壁市)   生辰:599-643

谢偃(599-643),汉族,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今浚县卫贤,隶属省辖市鹤壁市)人,仕隋为散从正员外。时李百药工五言诗,谢偃善作赋,时人称为李诗、谢赋。出为湘潭令。《集》十卷,今存诗四首。
猜你喜欢

题洪景伯通判清閟堂

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

已无俗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

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

(0)

垂虹亭

西望洞庭突兀,东连仙里人家。

笑指阑干三百,醉来就此乘槎。

(0)

宿东林寺

远公招隐处,宿我上方云。

夜永地祇出,谷虚天籁闻。

挑灯过雁尽,得句晓窗分。

不寐关何事,幽栖意自欣。

(0)

挽刘实斋尚书

玉节江湖晚,油幢岭海春。

一朝晋遗老,千古汉名臣。

清白冰壶操,尊光紫府身。

全归公不憾,愁绝奠刍人。

(0)

宪使魏青崖惠拄杖坚多节而色尚黄惟额用白立秋后十日声诗

三尺青蛇冷剑铓,百跗委蜕像生黄。

分来上界金神节,竖起平生铁脊梁。

千步已穿萝径月,一棱犹带柏台霜。

小烦拄到天坛了,归化为龙亦未量。

(0)

还家父老见迓境上

出塞功名薄,还家父老怜。

尚迟一饭报,又愧五浆先。

手本平分社,诗堪助种田。

从今数来往,东陌与西阡。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