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洪景伯通判清閟堂》
《题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全文
宋 / 陈知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别乘清名满世间,却来堂下植檀栾。

已无俗物败人意,且与此君同岁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

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óngjǐngbǎitōngpànqīngtáng
sòng / chénzhīróu

biéchéngqīngmíngmǎnshìjiānquèláitángxiàzhítánluán

bàirénqiějūntóngsuìhán

yuèbàntíngjīnyǐngsuìqiūfēngzhěnshēngcán

yànxíng退tuìlíngzhāijìngxiǎngjiànwēiguānlán

注释
别乘:指离开官场。
清名:清廉的名声。
檀栾:檀树和栾树,象征高雅。
败人意:破坏心情。
此君:此处指檀树和栾树。
岁寒:形容严冬时节。
夜月半庭:夜晚的月光照射到半个庭院。
金影碎:月光下的金色光影。
玉声残:比喻秋风吹过的声音如玉般清脆但不完整。
雁行吏退:官吏们像雁阵一样离去。
铃斋:官署或书房。
巍冠:高大的官帽,代指官员。
阑:栏杆。
翻译
他的清名已经遍布世间,却选择回到厅堂种植檀树和栾树。
这里不再有世俗之物破坏心情,暂且与这些树木共度寒冷的岁月。
夜晚月光洒在庭院,留下金黄的光影碎片;秋风吹过,如同玉声断续。
官吏们退去后,铃斋内一片寂静,想象他独自倚着栏杆,身披华冠。
鉴赏

这首宋诗是陈知柔为好友洪景伯通判的清閟堂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清雅环境的赞赏。首句“别乘清名满世间”赞扬了洪景伯高尚的名声已经传遍世间,暗示其品行高洁。次句“却来堂下植檀栾”描绘他回到清閟堂后种植檀栾,进一步渲染出清幽的氛围。

“已无俗物败人意”表达堂内没有世俗杂事打扰,使人精神愉悦,与檀栾相伴,更显君子之风。接下来两句“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风一枕玉声残”通过描绘夜晚月光洒在庭院,秋风吹过,檀栾叶声如玉,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尾联“雁行吏退铃斋静,想见巍冠独倚阑”描绘了官署寂静,只有鸿雁飞过的声音,想象洪景伯独自凭栏,身着巍峨官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他的孤独高雅。整首诗以景寓情,赞美了洪景伯的清廉和高雅品格,以及诗人对其的深深敬仰。

作者介绍

陈知柔
朝代:宋

(?—1184)宋泉州永春人,字体仁,号休斋,一号弱翁。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台州判官。历知循州、贺州。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桧当轴,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知柔独不阿附。解官归,主管冲祐观。有《易本旨》、《春秋义例》、《易大传》、《易图》、《诗声谱》、《论语后传》等。
猜你喜欢

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其二

寺分三集易披寻,藏在名山意亦深。

但与止兹鸾凤友,共逃不学马牛襟。

年来惟以睡过夏,老去莫令诗呕心。

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

(0)

和颜长官百咏·其四负薪

破帽笼头发半华,樵歌一曲胜长嗟。

鸡鸣裹饭登高去,日暮天寒未到家。

(0)

游虎丘借前韵

一丘虽小势巉然,自古登临历几贤。

门惹白云常尽日,地藏灵剑不知年。

清欢相与随双旆,幽趣谁能解七弦。

每月来游存故事,郡中依旧有诗仙。

(0)

晓坐朋云斋怀公绍

晓来乘兴步高冈,便就幽斋作醉乡。

邻寺楼台分两面,一家池馆得中央。

南坡嫩橘寒倾日,北牖疏筠小带霜。

更待怪松擎积雪,莫辞访戴举瑶觞。

(0)

判府蒲左丞宠赠佳篇谨次韵

高文大册耀天衢,新句锵金掷隐居。

廊庙方将归辅弼,江湖犹复念耕渔。

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

近日东南兴节士,既旌吴子又褒徐。

(0)

句·其二

馨香虽有艳,栽植未逢人。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