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此道场泉石好,公馀每到即欣然。
两山空翠疑无地,一塔高寒别有天。
未暇耕田深隐遁,何妨煮雨小流连。
赏音最重东坡老,烂漫雄章万古传。
爱此道场泉石好,公馀每到即欣然。
两山空翠疑无地,一塔高寒别有天。
未暇耕田深隐遁,何妨煮雨小流连。
赏音最重东坡老,烂漫雄章万古传。
这首元代诗人赵涣的《过道场山》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场山的自然美景与诗人的情感体验。诗中通过“爱此道场泉石好”开篇,直接表达了对道场山的喜爱之情,随后“公馀每到即欣然”一句,点明了诗人闲暇时对道场山的频繁造访,流露出对这片山水的深深眷恋。
接着,“两山空翠疑无地,一塔高寒别有天”两句,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描绘出道场山的壮丽景色。两座山峰被翠绿的植被覆盖,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界限;而山顶上的古塔,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高耸,似乎独立于世外,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未暇耕田深隐遁,何妨煮雨小流连”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妥协。在忙碌的官场上,诗人并未选择彻底隐退,而是偶尔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享受短暂的宁静时光。
最后,“赏音最重东坡老,烂漫雄章万古传”表达了诗人对苏轼(东坡老)诗歌艺术的推崇,认为其作品如同山间清泉,滋润着后人心灵,流传千古。这一句不仅提升了整首诗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综上所述,赵涣的《过道场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敬仰,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优秀古诗。
君不见,灞桥之上杨柳枝,荡摇飞絮含丰姿。
可怜三月化萍梗,正是垂杨头白时。
临流相送悄无语,忍使萍花自飞舞。
白门倚望空惘然,泪洒千丝万丝雨。
此花本是杨枝生,高飞低舞何轻盈。
夕阳芳树东流水,无奈春风欲送行。
青眼依依识行路,犹逐西风向东顾。
天生弱质有所归,未许本根久依附。
祇宜归处便为家,徒羡园中千树花。
花落犹在花开处,飞絮茫茫天一涯。
看他漂泊今何在,近是比邻远绝塞。
回思去国梦魂中,相思未了三生债。
但得杨枝老未衰,春风安稳护楼台。
明年海燕双飞日,衔取萍花枝上来。
冈峦一带明残阳,林花掩映春风香。
笋舆得得忘路长,九峰遥障波汪洋。
陈山屼峍临中央,振衣直上登高冈。
海天渺渺云水黄,陡然突起涛头狂。
海风吹水势莫当,凭空壁立千丈强。
冯夷击鼓角龙翔,银楼十二随飞扬。
仰观俯瞩何茫茫,须臾捧出玻璃光。
白波万顷摇扶桑,蜃楼鲛室争辉煌。
潮平忽见遥山苍,数峰若与船低昂。吁嗟乎!
潮汐往来那可测,安得假我凌风翼,飞向瀛洲问消息。
蘼芜香满蘼芜冢,虞山晓翠春云拥。
香名一代柳河东,落花吹遍红箫陇。
月地花天几度游,琴河初起绛云楼。
桑沧花月人天劫,争及卢家有莫愁。
月堤烟柳春痕薄,吾谷閒登秋水阁。
东山无复耦耕人,红豆花蘩自开落。
碧城仙吏最多情,惜玉怜香过一生。
重访蛾眉埋玉地,胜他箫鼓葬倾城。
黄绢词工碑石冷,鸥波解写婵娟影。
踏青遮莫踏蘼芜,恐惊地下春魂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