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陂增筑更渊沉,所喜诗筒赏叹深。
楚国老臣千古意,庐江贤守一家心。
淮边野史添新事,垄上春犁诵好音。
兴利劝农真政术,可知为吏得喉襟。
邑陂增筑更渊沉,所喜诗筒赏叹深。
楚国老臣千古意,庐江贤守一家心。
淮边野史添新事,垄上春犁诵好音。
兴利劝农真政术,可知为吏得喉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作品,题为《和知郡王职方韵同前》。诗中表达了对地方官治理有方、注重兴修水利和鼓励农业生产的赞赏。首句“邑陂增筑更渊沉”描绘了郡守对陂塘的改造,使之更加深广,显示出其务实的工程态度。次句“所喜诗筒赏叹深”则通过诗文交流,表达出诗人对郡守文学才华和治政理念的深深敬佩。
第三句“楚国老臣千古意”,以“楚国老臣”比喻郡守的高尚情操和长久以来的为政智慧,赞扬其有如古代贤臣般的忠诚与远见。第四句“庐江贤守一家心”进一步强调郡守对百姓的关怀,视民众如一家,体现了他的仁政之心。
第五、六句“淮边野史添新事,垄上春犁诵好音”描述了郡守政绩带来的积极影响,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田间耕作,都充满了赞美之词。最后一句“兴利劝农真政术,可知为吏得喉襟”总结评价,认为郡守真正懂得如何实施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是一位有远见和亲民的官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赞颂郡守的政绩和个人品质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儒家治国理念的认同和对地方官良好政风的推崇。
简师本吾儒,学佛见阃奥。
开心涤尘滓,回首弃巾帽。
飘飘秋云意,凛凛霜柏操。
鱼鼓屡陪众,林壑常寄傲。
十年栖仰山,终日勤劝导。
欲酌清泠泉,为尔沃炎燥。
欲挥智慧剑,戒尔逞贪暴。
迷途自多梗,法岸岂易到。
惟知务引拔,仰不愧覆帱。
幽明虽难诘,善否疑有报。
岩间涌宝塔,兹事谁为造。
琢削宁须班,挽拽谁困奡。
一方竞奔走,万口尽諠噪。
守臣献异状,天子锡嘉号。
镇压等衡岳,扶持壮大宝。
师乎良有得,叟也无复道。
厌看尘土暗春晴,喜见池塘翠浪生。
曲水会当追逸少,斜川终拟学渊明。
歌呼且尽杯中物,寂寞何忧身后名。
况有岑参好奇怪,为君试草渼陂行。
庾郎自诳誇重九,北海常类客无酒。
肯教白发负黄花,不为虚名留岘首。
人生能换几星霜,我非石心与木肠。
乾愁漫解祇自慰,消长只系吾行藏。
弃书学剑犹有得,西斩楼兰北疏勒。
从军直到单于台,封侯万户何人哉。
图形未许凌图上,草檄观君试豪放。
山阴回时迹已陈,高阳大醉情何畅。
为君悲歌和哀筝,请君更草丽人行。
吴姬赵女两愁绝,一笑当时空目成。
行行且作归装束,子云校书入天禄。
一杯且复中圣贤,周南留滞谁我怜。
买田早约鸱夷子,相与躬耕不计年。
晓促零口征,晚留华清宿。
弥月倦纷埃,晞发莲汤浴。
夜雨闹庭梧,漏长秋睡足。
平明径欲西,霁色开林麓。
遂作朝元游,聊放千里目。
嵯峨北来横,渭水东转曲。
坡田散牛羊,沙岸翔凫鹜。
爽气袭衣裘,青烟生井屋。
忆昔唐天子,承天溺爱欲。
翠辇拂行云,钩陈裹幽谷。
遗址今尚存,缭垣半颓覆。
玉像暗真仙,石槽标饮鹿。
羯鼓寂无声,连理空馀木。
长生岂难求,有道书丹箓。
泪未忘马嵬,恨已悲金粟。
往事寄冥冥,芳草依然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