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孤篷,空载得、黄叶满船而返。
又早白雁,声声离程趁秋晚。
极目是、芦烟苇雪,竹林外、荒罾谁管。
田舍柴荆,酒家灯火,供客鱼饭。
问溪上、聚族居人,看如此风波出门懒。
耐得生涯淡泊,水石眠安稳。
听处处、焙茶捣纸,愿一年、春雨无损。
怎识岁暮归途,拥炉肠断。
寒月孤篷,空载得、黄叶满船而返。
又早白雁,声声离程趁秋晚。
极目是、芦烟苇雪,竹林外、荒罾谁管。
田舍柴荆,酒家灯火,供客鱼饭。
问溪上、聚族居人,看如此风波出门懒。
耐得生涯淡泊,水石眠安稳。
听处处、焙茶捣纸,愿一年、春雨无损。
怎识岁暮归途,拥炉肠断。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富有诗意的夜泊图景。诗人以“寒月孤篷”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清冷的氛围,接着“空载得、黄叶满船而返”,通过满船黄叶的意象,不仅渲染了秋季的萧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归隐之意。
“又早白雁,声声离程趁秋晚。”白雁南飞,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旅人的离别,其声声催促,仿佛在提醒诗人时光匆匆,旅途漫长。接下来,“极目是、芦烟苇雪,竹林外、荒罾谁管。”诗人远眺所见,芦苇、雪、竹林、荒罾,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荒凉的画面,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田舍柴荆,酒家灯火,供客鱼饭。”这几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生活,田舍的柴门、酒家的灯火、为客人准备的鱼饭,虽简单却温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问溪上、聚族居人,看如此风波出门懒。”诗人向溪边的聚族人家询问,面对如此风浪,是否愿意出门。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耐得生涯淡泊,水石眠安稳。”诗人自述能够忍受淡泊的生活,与水石相伴,内心得以安宁,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听处处、焙茶捣纸,愿一年、春雨无损。”诗人听到四处传来的焙茶捣纸之声,心中希望一年四季都能风调雨顺,表达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最后,“怎识岁暮归途,拥炉肠断。”岁末之时,诗人面对归途,心中充满愁绪,即使拥炉取暖,也无法驱散心中的忧伤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泊时的思绪与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生活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
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
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
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奉子一杯酒,为子照颜色。
但愿腮上红,莫管颏下白。
自古无长生,生者何戚戚。
登山勿厌高,四望都无极。
丘陇逐日多,天地为我窄。
祗见李耳书,对之空脉脉。
何曾见天上,著得刘安宅。
若问长生人,昭昭孔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