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人声,但闻斧声。寂寂岩响答,丁丁飞鸟惊。
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
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
不闻人声,但闻斧声。寂寂岩响答,丁丁飞鸟惊。
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友木石,无衰荣。
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林生活图景。诗人通过“不闻人声,但闻斧声”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接着,“寂寂岩响答,丁丁飞鸟惊”两句,以声音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得柴换酒,醉归踏月山歌清”则展现了诗中人物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他们以劳动换取生活的必需品,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乐趣,即使在劳作之后,也能以酒为伴,歌唱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友木石,无衰荣。白云流水自朝暮,万山漠漠烟光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将木石视为朋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无衰荣”则寓意着自然界四季更迭,生生不息,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之美。最后,以白云、流水、万山、烟光构成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山林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红襆未开知婉娩,紫囊犹结想芳菲。
此花似欲留人住,山鸟无端劝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