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昔人天,渭阳情重,怆然泪下。
甥舅齐年,束发同骑竹马。
到中年哀乐偏多,养生桐梓忘拱把。
最伤心母氏,同怀七子,遂无存者。
忆平头笼烛,每短巷相从,辄逾深夜。
一廛聊寄,缝腋依然儒雅。
何田家一院荆华,临风俄见三株谢。
信彭殇自古难齐,水?为陵泻。
一昔人天,渭阳情重,怆然泪下。
甥舅齐年,束发同骑竹马。
到中年哀乐偏多,养生桐梓忘拱把。
最伤心母氏,同怀七子,遂无存者。
忆平头笼烛,每短巷相从,辄逾深夜。
一廛聊寄,缝腋依然儒雅。
何田家一院荆华,临风俄见三株谢。
信彭殇自古难齐,水?为陵泻。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叶昌炽所作的《琐窗寒·其二》。诗人以深切的情感回忆与舅氏的深厚亲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悲痛和怀念。"一昔人天,渭阳情重",渭阳之情,象征深厚的父子或甥舅之爱,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亲人已逝。"甥舅齐年,束发同骑竹马",回忆童年时的亲密无间,充满了童趣。
随着岁月流转,"到中年哀乐偏多",人生经历的悲欢离合让诗人更加珍惜过往。"养生桐梓忘拱把",暗示舅父曾悉心教诲,如同养育树木般培育自己。然而,最令人心碎的是"母氏同怀七子,遂无存者",母亲和七个孩子一同承受丧亲之痛,无一幸免。
"平头笼烛,短巷相从",回忆与舅氏夜晚相伴的温馨场景,而今物是人非,"一廛聊寄"的生活也显得凄凉。"缝腋依然儒雅",赞美舅父的学问风度,但"荆华三株谢"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最后,诗人感慨"彭殇自古难齐,水?为陵泻",生死不齐,世事如流水般流逝,令人感伤。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舅氏生前生活的描绘和逝世后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和人生的无常之感。
阳春何处来,客自商丘至。
一唱新辞工,始见故人意。
园林谁与游,卉木欣已媚。
花上有微阴,水边无近思。
遥怜数觞豆,何必亲歌吹。
牧马忆当时,招延遗旧地。
不逢浮沼雁,但见衔鱼翠。
日予谬词律,答句嗟芜累。
安能接贤彦,乐事联轻骑。
独不负春风,尘缨此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