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伤何皆秀才》
《伤何皆秀才》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高高空山木,枯死不中材。

宁答厚地力,岁久为朽灰。

昂藏儒家子,五十殒蒿莱。

空负执卷勤,明月不颔腮。

一芥禄未及,九泉无复开。

人世有若此,愚智曷论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gjiēxiùcái
sòng / méiyáochén

gāogāokōngshānzhōngcái

nínghòusuìjiǔwèixiǔhuī

ángcángjiāshíyǔnhāolái

kōngzhíjuànqínmíngyuèhànsāi

jièwèijiǔquánkāi

rénshìyǒuruòzhìlùnzāi

注释
中材:有用的木材。
厚地力:大地的力量。
朽灰:腐朽的灰烬。
昂藏:显赫,有威仪。
殒:死亡。
蒿莱:荒草丛生的地方。
执卷勤:勤奋读书。
明月不颔腮:月亮不会照到脸颊,比喻不受重视。
一芥禄:微薄的俸禄。
九泉:地下,指死亡后。
愚智:愚蠢和智慧。
翻译
高高的山上树木,枯死无法成为栋梁。
宁愿回应大地之力,岁月长久终化为尘灰。
显赫的儒家子弟,五十岁却在荒野凋零。
空有一腔读书志,明月却照不到他的脸颊。
微薄的俸禄无法满足,死后也无法再打开天窗。
世间竟有如此,聪明与愚笨又怎能评说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伤何皆秀才》,表达了对秀才们命运的感慨。首句“高高山木”象征着秀才们的高尚品格,然而“枯死不中材”则暗示他们生不逢时,才华无法得到施展。接下来,“宁答厚地力,岁久为朽灰”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才能被埋没,如同枯木终将化为尘土。

诗中提到“昂藏儒家子,五十殒蒿莱”,描绘了秀才们即使身怀学识,却在五十岁左右就困厄而逝,如同野草般凋零。“空负执卷勤,明月不颔腮”表达了对他们勤奋读书却未能获得应有回报的惋惜,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评。

“一芥禄未及,九泉无复开”揭示了他们微薄的待遇和死后也无法改变的现实,最后以“人世有若此,愚智曷论哉”作结,感叹人世间如此不公,不论聪明才智,都可能遭遇不幸,引人深思人生价值与命运的无常。整首诗情感沉痛,寓言深刻,体现了梅尧臣对士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出都门二首·其二

振衣出都门,八荒何茫茫。

白云千里峰,渺在天一方。

鴐鹅自东归,鸿雁纷北翔。

出处各有志,未许俗子量。

(0)

渡淮

蹇驴破帽压京尘,天地何心役老身。

渺渺黄流东去水,萧萧白发北归人。

阳和忽上风霜面,梦寐先寻竹石邻。

别却江湖鸥鹭伴,愿携短策蹑嶙峋。

(0)

题许宜之三诗卷·其二文会堂

讲明圣学远方来,仁宅居安义路开。

多少红尘名利窟,岁时相遇只衔杯。

(0)

乙酉馆中二首·其二

或有处閒言寂寞,冗官往往厌纷如。

谁能遂我还乡意,便把微官乞与渠。

(0)

漫兴

圣道如天不可升,文章徒写众人情。

穷年矻矻今迟暮,两字虚中学未成。

(0)

蠡州蟾河

一溪流水碧溶溶,闻说蟾蜍在此中。

我亦去为攀桂客,相逢多在广寒宫。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