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空山木,枯死不中材。
宁答厚地力,岁久为朽灰。
昂藏儒家子,五十殒蒿莱。
空负执卷勤,明月不颔腮。
一芥禄未及,九泉无复开。
人世有若此,愚智曷论哉。
高高空山木,枯死不中材。
宁答厚地力,岁久为朽灰。
昂藏儒家子,五十殒蒿莱。
空负执卷勤,明月不颔腮。
一芥禄未及,九泉无复开。
人世有若此,愚智曷论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伤何皆秀才》,表达了对秀才们命运的感慨。首句“高高山木”象征着秀才们的高尚品格,然而“枯死不中材”则暗示他们生不逢时,才华无法得到施展。接下来,“宁答厚地力,岁久为朽灰”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才能被埋没,如同枯木终将化为尘土。
诗中提到“昂藏儒家子,五十殒蒿莱”,描绘了秀才们即使身怀学识,却在五十岁左右就困厄而逝,如同野草般凋零。“空负执卷勤,明月不颔腮”表达了对他们勤奋读书却未能获得应有回报的惋惜,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评。
“一芥禄未及,九泉无复开”揭示了他们微薄的待遇和死后也无法改变的现实,最后以“人世有若此,愚智曷论哉”作结,感叹人世间如此不公,不论聪明才智,都可能遭遇不幸,引人深思人生价值与命运的无常。整首诗情感沉痛,寓言深刻,体现了梅尧臣对士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