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前瓦雀喧新霁。日高野老犹贪睡。
短榻熏炉香细细。扶残醉。起来行坐随吾意。
东郭茅堂临水际。阴阴绕屋团松桧。
红日昼穿帘影碎。枕书寐。银屏掩映山光丽。
檐前瓦雀喧新霁。日高野老犹贪睡。
短榻熏炉香细细。扶残醉。起来行坐随吾意。
东郭茅堂临水际。阴阴绕屋团松桧。
红日昼穿帘影碎。枕书寐。银屏掩映山光丽。
这首明代夏言的《渔家傲·次韵答李蒲汀四阕(其四)》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画面。开篇“檐前瓦雀喧新霁”以瓦雀在雨后初晴时的欢快鸣叫,烘托出清晨的清新与宁静。接着,“日高野老犹贪睡”描绘了乡村老人在温暖阳光下贪恋睡眠的场景,流露出闲适的生活态度。
“短榻熏炉香细细”进一步渲染了室内温馨的氛围,熏炉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伴随着主人慵懒的时光。随后,“扶残醉”暗示了主人或许稍有微醺,起身行走坐卧皆随意,尽显自在。
下片转移至室外景色,“东郭茅堂临水际”写出茅草小屋依水而建,环境清幽。“阴阴绕屋团松桧”描绘了松柏环绕的绿荫,增添了生机和静谧。然后,“红日昼穿帘影碎”描绘了阳光透过窗帘洒落的光影,画面生动而宁静。
最后,“枕书寐。银屏掩映山光丽”以读书人枕着书本入眠,银色的屏风后映照着美丽的山光,展现出诗人对知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意境。
我为秋浦游,欲访秋浦迹。
及已到此邦,秋浦无处觅。
或云百里间,始见江祖石。
或云江祖石,止在齐山侧。
地形著山川,记载具文籍。
父兄世流传,论且不可覈。
况出形器表,理可俄而测。
所以圣人心,贵在于默识。
不然差毫釐,千里成舛忒。
想今锦鷤鸟,欲见已不得。
试听白猿吟,傥能喧夜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