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襟色裛䐑霭,袖香䙰褷风。
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
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
襟色裛䐑霭,袖香䙰褷风。
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悠然自得的生活景象。"一领蓑正新,著来沙坞中"表明渔翁身着蓑衣,正在河岸边忙碌着什么。蓑衣是古时农夫或渔翁用于遮阳蔽风的服饰,这里用以形容渔翁的清贫自在。
"隔溪遥望见,疑是绿毛翁"则通过远观带来了一种神秘感,仿佛那蓑衣之人若隐若现,如同传说中的仙翁一般。这里的"绿毛翁"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也有可能是对渔翁外表的一种拟人化描述,增添了诗句的意境和想象空间。
"襟色裛䐑霭,袖香䙰褷风"进一步描绘了蓑衣之人的形象。"裛䐑霭"和"䙰褷风"都是形容词汇,用来形容衣服上的气息和光泽,这里的意境则是渔翁的服饰不仅实用,而且还有着一股清新的自然气息。
最后两句"前头不施衮,何以为三公"则是在说这位蓑衣之人虽然没有华丽的装扮,但他的从容和自在却胜过了那些官居高位的人。"三公"指的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官职,这里用以比喻渔翁虽不显赫,却有着超然于世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一个清新脱俗、超逸世俗的生活理想。
扶杖经荒垄,嗟彼泉下魄。
不辨贤与愚,未知何代客。穿中穴封狐,?次椔枯柏。
当年英杰气,俱付风策策。
是故孟尝悲,不能保窀穸。
尘世有荣名,于我亦何益。
万事总成虚,百年才一掷。
青鸟更悠悠,白云何自适。
渺渺空江月,今宵是几更。
微生大江曙,反映一痕明。
魄减还疑朏,轮亏似欲盈。
纤纤欺朗宿,宛宛续寒檠。
兔老全无窟,蓂消尚有茎。
犹馀半面识,未改曲眉清。
渐觉神乌逼,虚回灵鹊情。
莫愁圆景尽,坐待桂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