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米含毫野处名,略安栏槛不施扃。
原田足雨陂塘白,天海无云岛屿青。
邻叟扶犁耕斥卤,行人休树濯清泠。
何时去作轩中客,并欲传公道德经。
颠米含毫野处名,略安栏槛不施扃。
原田足雨陂塘白,天海无云岛屿青。
邻叟扶犁耕斥卤,行人休树濯清泠。
何时去作轩中客,并欲传公道德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宁静生活图景。开篇“颠米含毫野处名”一句,颠米指的是稻谷中的米粒,含毫则是形容稻谷成熟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居之地是一片不为人知的美好田园。"略安栏槛不施扃"表达了一种宁静无忧的生活状态,没有紧闭的大门,显得非常自然和随意。
接下来的"原田足雨陂塘白,天海无云岛屿青"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田园之地的景色。"原田足雨"说明这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陂塘白"可能是指道路两旁的树木在春天里覆盖着一层白色的花朵或露珠,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天海无云岛屿青"则描绘了远处海天相接,无一点云雾,岛屿间碧波荡漾的景象。
中间两句"邻叟扶犁耕斥卤,行人休树濯清泠"展示了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情形。"邻叟"是指邻近的老者,"扶犁"则是扶着犁地的样子;"耕斥卤"意味着他们正在辛勤地耕种。下一句"行人休树濯清泠"则描绘了路过的人在树下稍作停留,享受清凉和宁静。
末尾两句"何时去作轩中客, 并欲传公道德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何时去作轩中客"是说什么时候能够离开尘世,到这幽雅的地方居住;"并欲传公道德经"则显示出诗人希望在这里传授儒家经典和道家的哲学,追求精神上的自我修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宝坊高阁遍凭栏,曾是芳辰得未閒。
日上天容低接海,风轻湖底倒摇山。
夜深佛火寒星外,春过人烟暗树间。
无意孤吟采幽致,异时行橐断空还。
日照溪山生翠光,春深花草杂幽香。
登临谁会迟留意,门外尘埃去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