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范思远》
《酬范思远》全文
宋 / 张方平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阴阳万变始三画,天地大法都九畴。

斯文滥觞日增广,淳源已溃分千流。

举而错之为事业,典诰始勋终乎周。

尼父将圣生无位,一王遗法存春秋。

化成天下文之大,岂事章句矜雕锼。

道经战国遂榛莽,赖汉诸儒勤耘耰。

然其文物比三代,高曾下视云来幽。

唐时师匠多磊落,昌黎把钺为之酋。

姬公端冕明堂位,八门四面群小侯。

嗟时迦老驾异说,吾儒路阻行无邮。

可怜韩子独强介,抗颜不为缁黄羞。

惟余碌碌谬庸者,蓬头风转萍波浮。

出言疏阔触忌讳,倦游四国无人收。

夫君家公世才杰,士林向景称英游。

是故落然来北海,登门如到神仙洲。

贻诗旅人定交分,所期者大将安酬。

爽如高秋望霁景,壮如拔戟逐挟辀。

两敦六瑚见古器,黄钟大吕闻鸣球。

伟哉志趣规取远,古人之善今人仇。

直须摆脱忽回视,远趋董贾为朋俦。

此心可以厚风俗,此文可以扬天休。

誓将它日同利涉,我为之楫君为舟。

(0)
鉴赏

这首诗《酬范思远》由宋代诗人张方平创作,展现了诗人对学问、道德与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诗中以“阴阳万变始三画,天地大法都九畴”开篇,借古代哲学思想探讨宇宙法则与人类社会秩序的关系,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邃理解。

接下来,“斯文滥觞日增广,淳源已溃分千流”,表达了知识与文化的不断扩展与分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隐含了传统价值可能被侵蚀的担忧。诗人通过“举而错之为事业,典诰始勋终乎周”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尼父将圣生无位,一王遗法存春秋”提到孔子虽未在位,但其思想与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接着,“化成天下文之大,岂事章句矜雕锼”则强调了文学与道德教化的巨大作用,反对仅仅追求文字技巧而忽视内容实质。

“道经战国遂榛莽,赖汉诸儒勤耘耰”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混乱,以及汉代学者的努力恢复与整理,为后世奠定了基础。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时代变迁,但三代时期的文物仍然值得珍视和学习。

“唐时师匠多磊落,昌黎把钺为之酋”赞美唐代学者的风采,并以韩愈为例,强调了个人品格与学术成就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当时学术界分歧与困惑的感慨。

“姬公端冕明堂位,八门四面群小侯”通过描述周公的崇高地位,再次强调了道德与权力的结合。最后,“夫君家公世才杰,士林向景称英游”赞扬了友人的才华与品德,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学问、道德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对个人品格与社会责任的重视,体现了宋代士人阶层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张方平
朝代:宋

(1007—1091)应天宋城人,字安道,号乐全居士。仁宗景祐元年举茂才异等科,复中贤良方正科。历知昆山县,通判睦州。西夏入犯,上平戎十策。历知谏院,论建甚多,主与西夏讲和。累进翰林学士,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出知数州府。英宗治平中召拜翰林学士承旨。神宗即位,拜参知政事,反对任用王安石,极论新法之害。以太子少师致仕。既告老,而论事益切,于用兵、起狱尤反复言之。卒谥文定。有《乐全集》。
猜你喜欢

谒金门

夜飞鹊,夜夜把人惊觉。

残月侵墙犹未落,风吹铃动索。

不是鸳衾常薄,拥枕难教梦著。

梦里落花飞燕掠,罗裙宽几约。

(0)

好事近二首·其一

灯语太无凭,还把玉钗抛卜。

不问那人归未,问归人迟速。

数来又是误佳期,慵整兰汤沐。

只怕肌香销散,待郎来装束。

(0)

醉太平.又

巍巍冢青。山烟墓昏。怜他两女棺横。又纷纷泪痕。

松阴柏阴。离离草生。人身等是浮萍。问那时梦醒。

(0)

风蝶令.游墩子河

流水波如镜,长空云是罗。

双双燕剪点轻波,只少隔江高唱采莲歌。

且向堤头坐,轻风拂体和。一腔幽恨叹如何。

却好仙香吹得满襟多。

(0)

绛都春.高姬眉子见过,用梦窗韵赋赠

帘痕一线。度绣衫麝香,蝶儿随远。

人住屧廊,名占苏台吴宫苑。为花为月前生怨。

付身世、落红凌乱。画屏罗帐深深,稳护海棠庭院。

曾见。眉楼讯病欹鸾枕,细诉枝栖柔茜。

松柏誓心,红泪鲛绡愁相换。圆蟾重照湘娥面。

正银汉、双星暗转。劳他软语,教成锦茵坐㬉。

(0)

菩萨鬘.花语楼夜起见月,悽然成调

银床梦怯风惊醒。冰纹簟卷鸳衾冷。何处唤游仙。

人孤秋可怜。妆楼铅粉歇。谁画眉梢月。

月也忆当时。凄凉花一枝。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