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床梦怯风惊醒。冰纹簟卷鸳衾冷。何处唤游仙。
人孤秋可怜。妆楼铅粉歇。谁画眉梢月。
月也忆当时。凄凉花一枝。
银床梦怯风惊醒。冰纹簟卷鸳衾冷。何处唤游仙。
人孤秋可怜。妆楼铅粉歇。谁画眉梢月。
月也忆当时。凄凉花一枝。
这首《菩萨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夜晚在花语楼中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首句“银床梦怯风惊醒”,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宁静的夜晚,被微风惊扰,从梦境中醒来的情景。银床,暗示了环境的华美与静谧;梦怯,表现了女子内心的敏感与脆弱;风惊醒,则揭示了外界的轻微变动对内心世界的触动。
接着,“冰纹簟卷鸳衾冷”一句,通过描述女子身下的竹席上冰纹图案的显现和鸳鸯图案的被卷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寒冷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女子心境的孤独。冰纹簟与鸳衾的对比,不仅体现了季节的变化,更寓意着情感的冷暖与变化。
“何处唤游仙,人孤秋可怜”两句,将女子的思绪引向远方,仿佛她正在呼唤远方的伴侣,却只能在孤独的秋夜中寻找慰藉。这里的“游仙”既可理解为远方的爱人,也可视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寄托,表达了女子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渴望。
“妆楼铅粉歇,谁画眉梢月”则转向对女子自身形象的描写。妆楼之上,铅粉已干,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而“谁画眉梢月”,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女子的眉毛比作月亮,既是对女子美貌的赞美,也是对她内心情感的隐喻。这里,月亮既是自然界的美好象征,也是女子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思念与哀愁的载体。
最后,“月也忆当时,凄凉花一枝”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月似乎也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而“凄凉花一枝”则直接点明了女子此刻的心境——如同凋零的花朵,充满了孤独与哀伤。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是借物喻人,表达了女子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层层推进,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伤,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
黯黯登临日,萧萧风雨来。
愁心驰冀北,极目望金台。
游子悲摇落,穷途哭草莱。
鲛人珠的皪,荆客玉摧颓。
造物殊无意,乾坤弃不材。
浮名消岁月,事业等尘埃。
踯躅燕山道,徘徊易水隈。
黄金知已罄,白发定相催。
迢递三千里,凄凉九日杯。
壮心虽未掷,落魄实堪哀。
对菊应多恨,悲秋赋必裁。
亲知多不遇,襟抱有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