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语太无凭,还把玉钗抛卜。
不问那人归未,问归人迟速。
数来又是误佳期,慵整兰汤沐。
只怕肌香销散,待郎来装束。
灯语太无凭,还把玉钗抛卜。
不问那人归未,问归人迟速。
数来又是误佳期,慵整兰汤沐。
只怕肌香销散,待郎来装束。
这首诗《好事近二首(其一)》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训正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在等待心上人归来时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
首句“灯语太无凭”,以“灯语”比喻女子对心上人归来的期盼,却因灯下光影变幻而感到难以确信,暗示了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接着,“还把玉钗抛卜”一句,进一步表现了女子在情感上的无助与寻求寄托的行为,通过抛掷玉钗来祈求命运的指引,反映了她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不问那人归未,问归人迟速”两句,巧妙地将焦点从直接询问对方是否归来转移到询问归途之人关于归期的信息,既体现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关怀,也流露出她在等待过程中的焦虑与期待。这种间接的询问方式,更增加了诗歌的含蓄美和情感的深度。
“数来又是误佳期,慵整兰汤沐”则揭示了女子在等待中错过美好时光的无奈与自责,以及面对即将到来的重逢时的懒散与犹豫。这里的“慵整兰汤沐”不仅描绘了女子准备迎接心上人时的慵懒姿态,也暗喻了她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即渴望与心上人团聚,却又因等待的漫长而感到疲惫与无力。
最后,“只怕肌香销散,待郎来装束”表达了女子对时间流逝的恐惧,担心自己精心打扮的美好形象会因等待太久而消逝,希望能够尽快与心上人相见,重新焕发生机。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女子对美的追求,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她对爱情的珍视与对相聚时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女子在等待爱人归来时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展现了爱情中的期待、焦虑、自责与渴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共鸣。
爱风流俊雅,看笔下,扫云烟。
正困倚书窗,慵拈针线,懒咏诗篇。
红叶未知谁寄,慢踌躇、无语小窗前。
燕子知人有意,双双飞度花边。
殷勤一笑问英贤。
夫乃妇之天。
恐薛媛图形,楚材兴叹,唤醒当年。
叠叠满枝梅子,料今生、无分共坡仙。
赢得鲛绡帕上,啼痕万万千千。
扫尽风云,绰开尘土,落得半丘藏拙。
青松为盖,白石为床,一切物情休歇。
几度蓬莱,布袍长剑,闲对海波澄澈。
是谁家、酒熟仙瓢,邀我共看明月。
归去也、玉宇寥寥,银河耿耿,铁笛一声山裂。
三花高拥,九气弥罗,缥缈泰清瑶阙。
手把芙蓉,凌空飞步,今夜几人朝谒。
便翻身、北斗为杓,遍散紫瓯香雪。
皓月清霜,钓舟如叶,闲渡小溪澄碧。
银汉无声,玉虹横野,斗柄正垂天北。
半幅乌纱,数根华发,一*野凫飞舄。
问回仙、城南老树,能见几何今昔。
西华顶、十丈高花,九天秋露,结就翠房瑶实。
脱屣非难,凌空何远,三咽雪融冰液。
辟谷神方,餐霞真诀,一去更无消息。
笑人间、长住虚空,谁似一轮红日。
眠。
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张安国集中三首,蔡伸道集中一首,其首俱以一字句断,今本讹眠字为明,遂作三字句断,非也。
是词见天机馀锦,系周晴川作。
今相沿刻周美成,然片玉集无此,其不系美成明矣。
放棹沧浪,落霞残照,聊倚岸回山转。
乘雁双凫,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雨送滩声,风摇烛影,深夜尚披吟卷。
算离情、何必天涯,咫尺路遥人远。
空自笑、洛下书生,襄阳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老矣浮丘,赋诗明月,千仞碧天长剑。
雪霁琼楼,春生瑶席,容我故山高宴。
待鸡鸣、日出罗浮,飞渡海波清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