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据令而行,者僧分疏不下。
雪窦不曾与人葛藤,径山道得也得也。
雪峰据令而行,者僧分疏不下。
雪窦不曾与人葛藤,径山道得也得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广闻所作的《偈颂十八首》中的第十一首。诗中运用了禅宗的语言和比喻,表达了对佛法深邃理解的追求。
“雪峰据令而行”,雪峰在这里象征着高洁、坚定的修行者,按照佛法的教义行事。“者僧分疏不下”,“者僧”指的就是这位修行者,他对于佛法的理解深入且清晰,不会被世俗的杂念所困扰。“雪窦不曾与人葛藤”,雪窦代表的是修行的路径或方法,意在说明修行者不与他人争执,不纠缠于琐事,保持内心的纯净。“径山道得也得也”,径山则象征着修行的终点或觉悟,这里表达的是修行者最终能够领悟佛法真谛,达到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修行者在佛法道路上的坚定与智慧,以及最终达到内心平静与觉悟的过程。
燕赵不宜麦,难与齐郑同。
春月例愁旱,十岁九不丰。
今春甘泽频,饼饵家家充。
黍高及稻下,蔚绿齐芃芃。
收麦复种荞,连阡色亦浓。
迩来晴雨时,润暄协农功。
既秀亦既实,可卜京坻逢。
视朝具鸿仪,有事返法宫。
恰值夜雨霁,策马观南东。
被亩瀼瀼露,拂陇油油风。
祈年我夙心,宵旰廑忧忡。
额手祝屡绥,此念终何穷。
策骑春日蓟城西,冻苏脉土多淤泥。
前旬甘雪太优渥,却教农父迟翻犁。
北方地高例愁旱,方欣膏泽及时善。
过润艰耕乃见兹,对之又为愁展转。
高原下隰难齐均,彼难均者皆吾民。
此地去年况遭涝,麦秋亟望赒饥贫。
春云迩日频沾浥,愿雨高原停下隰。
鸿钧应物本大公,岂似人情分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