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幽转上碧岧峣,龙井泉香汲一瓢。
清冷尚疑龙气在,不烦老衲试茶寮。
寻幽转上碧岧峣,龙井泉香汲一瓢。
清冷尚疑龙气在,不烦老衲试茶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品尝龙泉井水的雅趣场景。首句“寻幽转上碧岧峣”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寻访深山幽境的过程,通过“碧岧峣”这一形象描绘,展现出山峰的高峻与青翠,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静谧脱俗的氛围。接着,“龙井泉香汲一瓢”点明了品尝的对象——龙泉井水,同时通过“香”字强调了泉水的独特香气,让人仿佛能闻到那清冽甘甜的水味,激发了读者的感官体验和想象。
“清冷尚疑龙气在”一句,进一步深化了龙泉井水的特质,暗示泉水中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灵气,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这里的“清冷”不仅指水质的清凉,也暗含了一种精神上的纯净与宁静,仿佛是自然界的灵性与人类心灵的共鸣。
最后一句“不烦老衲试茶寮”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表达了对品尝过程的享受和对环境的自在态度。通过“不烦”二字,诗人传达出对环境的满意和对活动的愉悦,同时也巧妙地将品尝活动与僧侣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增添了一份禅意和闲适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品茗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和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寄情山水的精神风貌。
蒲生山泽间,水石长为徒。
超然尘土外,秀色清而腴。
印公爱之如寂公,当轩盆植数十丛。
虽无仙人鸾凤状,好事剪拂还相同。
叶如虬须直不卷,根穿石罅连苍藓。
昔闻张生十二节,苏子九花今宛宛。
眼中清气端可掬,此处焉知有尘俗。
去年赠我小石盆,几上团团青一簇。
知君定出聊自怡,此心岂为物所移。
色空都忘心境寂,寥寥独坐轩中时。
我所思兮在匡庐,锦袍仙人玉不如。
香炉五老半天上,旭日照耀金芙蕖。
仙人倒披云锦袍,浩气直压秋崖高。
人间斗酒醉不得,手挽银河翻雪涛。
一朝召入金銮殿,曾与龙颜醉中见。
谁知白玉点青蝇,不顾昭阳忤飞燕。
紫皇案前五色麟,掉头蹋遍名山春。
若非九天写下千尺水,何以荡涤胸中尘。
千年风骨何人画,仿佛屋梁明月夜。
骑鲸东海若相逢,大笑长歌呼白也。
直莫如虞帝之琴弦,曲莫如任公之钓钩。
直弦可弹太古调,曲钩谩掣金鳌头。
人心取舍各有道,曲钩何如直弦好。
在天勿作弯弧星,在地当为指佞草。
直翁直翁听我歌,出门纷纷岐路多。
我愿万斛舟,不涉九曲河。
我愿千里足,不驰九折坡。
翁今有子鸣朝珂,履道坦坦平不颇。
董狐之笔如操戈,千秋万古名弗磨。
翁当馀年养太和,子孙世居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