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帕奁香出禁闱,东南草木尽光辉。
真人拥节三天候,使者乘槎八月归。
碧海烟霞浮晓阁,瑶坛风露湿秋衣。
山中芝草还分得,赠我能令白发稀。
黄帕奁香出禁闱,东南草木尽光辉。
真人拥节三天候,使者乘槎八月归。
碧海烟霞浮晓阁,瑶坛风露湿秋衣。
山中芝草还分得,赠我能令白发稀。
这首元代诗人乃贤的《送陈鍊师奉香归四明庆醮玉皇阁寄王致和真人》描绘了一幅神仙道教活动的图景。首句“黄帕奁香出禁闱”,以黄帕包裹着香气四溢的香料,暗示了陈鍊师从宫廷秘地出发,带着神圣的气息。次句“东南草木尽光辉”,烘托出陈鍊师出行时,连东南的草木都因他的到来而显得光彩夺目。
第三句“真人拥节三天候”,“真人”指修行高深的道士,手持象征权力的符节,表达了对王致和真人的尊崇,以及他对天界三天神候的神秘感。第四句“使者乘槎八月归”,“使者”喻指陈鍊师,他乘坐神话中的木筏(槎)在八月这个道教重要的月份回归,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第五句“碧海烟霞浮晓阁”,描绘了陈鍊师途经的海上景象,晨雾与霞光映照在玉皇阁上,如梦如幻。最后一句“山中芝草还分得,赠我能令白发稀”,表达了诗人对于得到仙草的羡慕,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希望这份友谊能让自己延缓衰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道教仙境为背景,通过送别陈鍊师的场景,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神秘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明月有馀鉴,羁人殊未安。
桂含秋树晚,波入夜池寒。
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
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上德如流水,安仁道若山。
闻君秉高节,而得奉清颜。
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处腴能不润,居剧体常闲。
去诈人无谄,除邪吏息奸。
欲知清与洁,明月照澄湾。
冠盖游梁日,诗书问志年。
佩兰长坂上,攀桂小山前。
结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
此欢终未极,于兹独播迁。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
泪随沟水逝,心逐晓旌悬。
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
郊野间长薄,城阙隐凝烟。
关门共月对,山路与云连。
此时寸心里,难用尺书传。
舍舟越西冈,入林解我衣。
青刍适马性,好鸟知人归。
晨光映远岫,夕露见日晞。
迟暮少寝食,清旷喜荆扉。
经过倦俗态,在野无所违。
试问甘藜藿,未肯羡轻肥。
喧静不同科,出处各天机。
勿矜朱门是,陋此白屋非。
明朝步邻里,长老可以依。
时危赋敛数,脱粟为尔挥。
相携行豆田,秋花霭菲菲。
子实不得吃,货市送王畿。
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
主人长跪问,戎马何时稀。
我衰易悲伤,屈指数贼围。
劝其死王命,慎莫远奋飞。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沈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