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阿采玉芝,浮涧拾瑶草。
野碓竟日舂,谁识是龙脑。
陟阿采玉芝,浮涧拾瑶草。
野碓竟日舂,谁识是龙脑。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生活的一幕,充满了自然与劳动的和谐之美。
“陟阿采玉芝,浮涧拾瑶草。”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劳作的场景。登山采玉芝,过涧拾瑶草,既体现了劳动者的勤劳,也暗示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欣赏。玉芝和瑶草在这里不仅代表了自然资源的丰富,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野碓竟日舂,谁识是龙脑。”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农耕工具——野碓。在日复一日的舂米声中,劳作者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所舂出的米粒中蕴含着珍贵的龙脑香气。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平凡的劳作与不凡的收获联系起来,寓意着即使是最普通的劳动,也能孕育出非凡的价值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劳动者在平凡劳作中发现并珍惜生活之美的精神。
知公鼻祖冬之日,谪向江山冷无匹。
粹然真气满轻躯,自言位次神仙秩。
同辈几人始谢老,惟公跹跹居第一。
鸾腰不舞自欲飞,神屦瞥波原不湿。
永巷春深帘幕幽,西都有人名莫愁。
我老摧颓乖旧约,空能时作梦中游。
韩筋柳骨世不闻,翟公笔力回千钧。
十年声名满四海,淮阳邂逅双朱轮。
老翁空疏亦何有,察公于我意甚真。
高谈亹亹云汉上,一扫阘茸如灰尘。
夜光明月不计数,坐使衰弊生精神。
恨无金玉相报答,还家三叹嗟我贫。
青灯论文夜未分,晓闻门外送使君。
问君舍此去安往,紫皇诏归侍玉宸。
锋铓发硎断犀象,好为明主裁丝纶。
论思献纳乃其职,况公之意常在民。
追还三代旧风采,主以事实致此文。
圣君贤相有美意,笔端与物为阳春。
牧牛儿,远陂牧。
远陂牧牛芳草绿,儿怒掉鞭牛不触。
涧边古柳南风清,麦深蔽日野田平。
乌犍砺角逐春行,老牸卧噍饥不鸣。
犊儿跳梁没草去,隔林应母时一声。
老翁念儿自携饷,出门先上冈头望。
日斜风雨湿蓑衣,拍手唱歌寻伴归。
远村放牧风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恶。
珠玑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