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树瓜洲岸。望旌旗、猎猎摇空,故人天远。
不似沙鸥飞得渡,直到雕鞍侧畔。
但徙倚、危阑目断。
自古钟情须我辈,况人间、万事思量遍。
涛似雪,风如箭。扬州十里朱帘卷。
想桃根桃叶,依稀旧家庭院。
谁把青红吹到眼,知有醉翁局段。
便回首、舟移帆转。
渺渺江波愁未了,正淮山、日暮云撩乱。
阁酒盏,倚歌扇。
烟树瓜洲岸。望旌旗、猎猎摇空,故人天远。
不似沙鸥飞得渡,直到雕鞍侧畔。
但徙倚、危阑目断。
自古钟情须我辈,况人间、万事思量遍。
涛似雪,风如箭。扬州十里朱帘卷。
想桃根桃叶,依稀旧家庭院。
谁把青红吹到眼,知有醉翁局段。
便回首、舟移帆转。
渺渺江波愁未了,正淮山、日暮云撩乱。
阁酒盏,倚歌扇。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潜的作品,名为《贺新郎·其五》。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烟树瓜洲岸" 一句,设定了一种淡远的意境,通过“烟”与“树”的渲染,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接着的“望旌旗、猎猎摇空”,则描绘了诗人遥望远方亲友所在之地的景象,其中“旌旗”指的是军中的旗帜,“猎猎”形容其飘扬的声音,充满了动感与力量。
"故人天远" 一句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通过“天”字来加强距离的遥远和情感上的深邃。接下来的几句“不似沙鸥飞得渡,直到雕鞍侧畔。但徙倚、危阑目断”,则是诗人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其中“沙鸥”指的是海边的鸟儿,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而不受束缚,而诗人却不能像它们一样,轻松到达自己所思念之处。"雕鞍侧畔"形容的是山川的险峻,“危阑目断”则是说视线被这些高低不平的地势所切断,既描绘了景象,也隐喻了心路的阻隔和复杂。
"自古钟情须我辈,况人间、万事思量遍" 一段,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情感,即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现实种种困扰时所产生的深深思念。这里的“钟情”指的是珍惜和怀念,“我辈”则强调了这种情感是诗人这一代人的共同体验。
"涛似雪,风如箭。扬州十里朱帘卷" 一段,景象转换至扬州的繁华场所。“涛似雪”形容江水波涛连绵,“风如箭”则形容风势凛冽而有力。"扬州十里朱帘卷"则是描写了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红色的窗棂和门帘随着风势飘动的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想桃根桃叶,依稀旧家庭院”则是一种对过往生活场所的怀念。这里通过“桃根桃叶”的细节,勾勒出诗人心中对家园的温暖记忆,而“依稀”则表达了这种记忆随着时间而变得模糊不清。
"谁把青红吹到眼" 一句,则是借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情感的复杂和不可捉摸。“青红”指的是春天时花卉的颜色,诗人问道是谁将这春色的希望带到了自己的眼前,这里隐含了对美好事物到来的不易和珍贵。
"知有醉翁局段" 一句,则是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与追求的一种无奈。这里的“醉翁”指的是酒醉的人,而“局段”则是对某一部分或片断美好的感受和体验。
最后几句"便回首、舟移帆转。渺渺江波愁未了,正淮山、日暮云撩乱",则是诗人在表达一种无奈的选择,即在无法达到心之所向时,只得转身离去。“便回首”表明了这一决定,“舟移帆转”则具体描述了离开的情景。这里“渺渺江波愁未了”形容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无尽的思念,"正淮山、日暮云撩乱"则是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描绘,通过“淮山”与“日暮云”的渲染,营造出一种时间即将过去而景象却依旧错综复杂的氛围。
未醉樽前未可归,青春九十日芳菲。
名园一夜狂风雨,苔上残花点绿衣。
庭有松萝砌有苔,退公聊此远尘埃。
湖音隐隐海门至,泉势潺潺石缝来。
夜榻衾裯仙梦觉,晓窗灯火佛书开。
休官不久轻舟去,喜过严陵旧钓台。
汶山为郡数逢春,被诏还都岁又新。
惠政久通蛮徼外,怆怀初去蜀江滨。
邛崃古未兼忠孝,宣室今非访鬼神。
制禦羌夷知有术,上前章牍为开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