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
少年爱恻悱,芳意嫭幽雅。
黄尘澒洞中,古袌不可写。
万言摧烧之,奇气又瘖哑。
心死竟何云,结习幸渐寡。
忧患稍稍平,此心即佛者。独有爱根在,拔之■难下。
梦中慈母来,絮絮如何舍。
晓枕心气清,奇泪忽盈把。
少年爱恻悱,芳意嫭幽雅。
黄尘澒洞中,古袌不可写。
万言摧烧之,奇气又瘖哑。
心死竟何云,结习幸渐寡。
忧患稍稍平,此心即佛者。独有爱根在,拔之■难下。
梦中慈母来,絮絮如何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醒来时内心的清澈与情感的复杂。"晓枕心气清",形象地写出早晨醒来时心境的宁静。然而,"奇泪忽盈把",泪水突然盈眶,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他回忆起少年时期的敏感和深情,"少年爱恻悱,芳意嫭幽雅",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怀念和珍视。
接着,诗人感叹在现实的纷扰中,"黄尘澒洞中,古袌不可写",暗示世事如尘埃般浑浊,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他感慨万分,曾经的豪情壮志被消磨,"万言摧烧之,奇气又瘖哑",表达出一种失落和沉默。
诗人意识到,尽管心已疲惫,但仍有执着存在,"心死竟何云,结习幸渐寡",意味着他试图摆脱过去的牵绊。随着忧患的减轻,他的心境逐渐平静,"忧患稍稍平,此心即佛者",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然而,诗人内心深处的爱情之根难以割舍,"独有爱根在,拔之■难下",这里的"■"可能是漏字,但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深深眷恋。最后,他在梦中与慈母重逢,那份亲情的温暖让他难以割舍,"梦中慈母来,絮絮如何舍",流露出对亲情的深深依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龚自珍从哀愁到超脱,再到亲情的复杂内心世界。
隳官就宾荐,时辈讵争先。
盛业推儒行,高科独少年。
迎秋见衰叶,馀照逐鸣蝉。
旧里三峰下,开门古县前。
列土人间盛,彭门属九州。
山河天设险,礼乐牧分忧。
皎日为明信,清风占早秋。
虽同郤縠举,郤縠不封侯。
一去龙门侧,千年凤影移。
空馀剪圭处,无复在孙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