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
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
松林闲僧老,云烟晚日和。
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
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
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
松林闲僧老,云烟晚日和。
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风光和僧侣生活的画面。开篇“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两句,既勾勒出了寺庙所在的环境,也通过行进的马队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景象。
接着,“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表达了僧侣修炼禅定、追求精神境界的情形,其中“梵语”暗示着佛教经典和仪轨的神圣性,与“问多罗”相呼应,展现了一种对佛理的探究与领悟。
诗中的“松林闲僧老,云烟晚日和”描写了老僧在松林中悠然自得的情景,通过“云烟晚日和”的意象,将自然界的宁静与僧侣的心境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末尾,“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则描绘了僧侣在日落时分返回寺庙的情景。其中“寒塘”与“微波”相呼应,表现出一种平和而又不失深远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僧侣生活以及禅修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和寺庙生活的一种赞美与向往。
从来富家妇,安坐事梳掠。
井臼及缝纫,一切委婢仆。
汝独亲服劳,不疲转为乐。
敬遵吾母训,夜寐兴必夙。
识字虽无多,簿记不敢略。
财货出入间,毋漏宁重复。
我懒汝能勤,家道赖不落。
妾虽久亲炙,敢望继芳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