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
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
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钓玉纤纤。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
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
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钓玉纤纤。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这首诗是南宋女词人吴文英的《声声慢》,和沈时斋八日登高之韵。这是一首表达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孤寂感受的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愁绪和情感。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心中萌生出往日的情思,感受到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随着风,散发出一阵阵清冷的香气。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秋天落叶的景象,以及对过往的追问和怀念,却又无从表达,只能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重阳节(双九节)时分,余晖渐短,而诗人却要乘着西风,向那空阔的云端探寻些什么,或许是心中的梦境,也或许是对自由的渴望。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在黄昏时分,诗人驻足观赏着断续的青翠山色,和那尚未干涸的潺潺溪流,似乎在寻觅一份宁静。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 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回忆起年轻时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日子,那些欢聚的场面和对酒的渴望,如今只剩下把玩着菊花,寻找一份内心的平静。
"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 诗人在感叹自己年华老去,而内心却随着大雁向南方的天空远飞,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自由的心境。
"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钓玉纤纤。" 诗人提及乌纱(古代妇女发饰),似乎在询问谁能再次整理那已经散乱的发髻,而映照在风中的林间,则是如同精巧的玉器一般细腻。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诗末以夜深人静之时,听着漏刻的声音,那漫天的繁星仿佛也随着声音流淌而下,进入了诗人的梦境之中,亦如同画家笔下的意境。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五山峨峨耸海心,海波上下随升沉。
群仙同往诉天帝,巨鳌十五受天制。
一一巨鳌戴一山,一交三万六千岁。
无何龙伯钓六鳌,两山从此溺波涛。
群仙播迁作游客,上帝凭怒诛龙伯。
因知快乐非长久,三界元空何所有。
莫于蜗角斗雄豪,海上仙山尚摧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