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
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
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
声利如我仇,云泉若相勉。
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纷扰、名利与超脱之间态度的独特见解。"静躁各所好,是非安能辨",意思是人们内心喜好安静或热闹,对于世俗的是非难以做出清晰判断。诗人将追求声名利禄视为自己的敌人,而向往自然的云泉生活,如同对自己的劝勉。"寂寂深林中,芳兰自堪搴"描绘了一幅幽深寂静的森林景象,诗人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洁的兰花(象征高尚品格)才能被自然地采摘,即自我提升。
整首诗以禅意入诗,体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两位僧侣朋友的寄语和期许。通过对比和隐喻,诗人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命似清风,性如朗月,莹然独见辉辉。
灵光普照,何日不归依。
常在无明之处,任升腾、斗转星移。
通真理,不无不有,动静应神机。
其间多少事,皆是方寸,或是或非。
在人人运用,志见高低。
悟者头头皆是,未明时、处处皆迷。
修真士,观天行道,功满步云归。
祖德相门阑,分符众比难。
忧民如有病,见客似无官。
地镇三秦重,衙当二华寒。
道心轻仗钺,诗性鄙登坛。
佐幕多名士,开筵少俗欢。
星连蒲分野,河带渭波澜。
劝课耕初动,行香漏未残。
书容吾道借,琴听越僧弹。
拜敕风鸣佩,朝元露湿冠。
皇恩终锡马,清梦必骖鸾。
报国嫌言利,脩真笑鍊丹。
高碑人待立,此咏愿同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