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新秋芦苇林,满川碎石浊流深。
南云不散蒸馀热,北雁初飞听好音。
岂信炎凉更序节,转难晴雨测天心。
西风未肯苏人病,何处医家起死针!
怅望新秋芦苇林,满川碎石浊流深。
南云不散蒸馀热,北雁初飞听好音。
岂信炎凉更序节,转难晴雨测天心。
西风未肯苏人病,何处医家起死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新秋时节在芦苇丛中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怅望新秋芦苇林",诗人以"怅望"二字表达了对季节转换的感慨,新秋的萧瑟与芦苇的凋零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满川碎石浊流深",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荒凉,碎石遍地,河水浑浊,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境。"南云不散蒸馀热",通过"南云"和"余热",表现了夏季余温尚未消退,气候的炎热与新秋的凉意形成鲜明对比。
"北雁初飞听好音",北雁南飞的景象带来了些许安慰,但"听好音"一词又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岂信炎凉更序节",诗人质疑自然规律是否真的能带来季节的更替,反映出他对生活变迁的深深忧虑。
"转难晴雨测天心",诗人感叹天气变化无常,难以揣摩,这可能暗指人生的起伏不定。最后,"西风未肯苏人病,何处医家起死针",诗人期盼着西风能带来疗愈,但现实中却找不到解救困境的力量,表达了对社会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新秋景色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困顿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