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对明月,遥遥千古情。
西风两三日,庭树已秋声。
独坐对明月,遥遥千古情。
西风两三日,庭树已秋声。
这首诗《即事》由元代诗人赵雍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
首句“独坐对明月”,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孤独而宁静的场景中,诗人独自一人坐在那里,面对着明亮的月亮。这不仅勾勒出诗人的形象,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着,“遥遥千古情”一句,将时间的维度拉长,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深远和历史的厚重,仿佛在这一刻,诗人的心境跨越了千年,与古人共鸣。
“西风两三日,庭树已秋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变化,西风起,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短短几日,庭院中的树木已经发出秋日特有的声响,这种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这里的“秋声”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音,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哲思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情感的感悟。赵雍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给人以深沉的思考空间。
清河美人姑射神,梦中认得梨花云。
朝朝暮暮不肯雨,璚枝玉叶光轮囷。
靘妆不染胭脂水,轻歌欲遏鸾笙起。
五花细马驮春风,罗带飘飖白鹇尾。
柔情易逐綵霞空,半掩春衣嘶玉龙。
九点峰前指归路,家住松陵东复东。
桃叶桃根春已暮,又逐飞花度江去。
梨园昨夜春雨多,回首孤飞在何处?
何处孤飞去复来,直是玄霜百尺台。
邃古之初,民性质朴。不侈不靡,燔黍捭豚。
汗尊抔饮,取足而已。淳风既漓,日趋于卑。
如彼流水,食必方丈。器必雕镂,荡然无纪。
其或不然,是有后言。争笑迭毁,洛河之南。
大贤是居,思整其圮。倡为真率,以究其源。
以窒其委,真则无伪。率则易成,亦克为礼。
惟许敬氏,恭俭和易。深用仰止,大书于家。
朝夕是瞻,庶蹈其轨。悠悠之徒,既沾既濡。
曾不知此,草木无章。发为声诗,敬赞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