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欲挂晴川树,丹霞远映潇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万里归舟自何处。
云帆缥缈天际来,势压滔天云浪摧。
须臾已达汉江曲,江声汹涌如鸣雷。
汉阳城头夜吹角,暂从鹦鹉洲边泊。
长笛一声山月低,残灯数点江云薄。
西蜀滇南与海通,浮波来往自无穷。
暮天已卷三湘雾,晓日还悬七泽风。
突兀危楼瞰江水,临眺何人频徙倚。
寒鸦飞尽淡烟收,浩荡瑶空净如洗。
斜阳欲挂晴川树,丹霞远映潇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万里归舟自何处。
云帆缥缈天际来,势压滔天云浪摧。
须臾已达汉江曲,江声汹涌如鸣雷。
汉阳城头夜吹角,暂从鹦鹉洲边泊。
长笛一声山月低,残灯数点江云薄。
西蜀滇南与海通,浮波来往自无穷。
暮天已卷三湘雾,晓日还悬七泽风。
突兀危楼瞰江水,临眺何人频徙倚。
寒鸦飞尽淡烟收,浩荡瑶空净如洗。
这首明代朱瞻基的《潇湘八景画·远浦归帆》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下湘江壮丽的景象。首句“斜阳欲挂晴川树”,以夕阳斜照,即将沉入江面的景象,烘托出归帆的背景。接着,“丹霞远映潇湘浦”描绘了远处的红霞映照在江面上,增添了色彩和动态感。
“洞庭湖上接星沙,万里归舟自何处”两句,将视角扩大到洞庭湖,暗示归舟的遥远,引发读者对归途的遐想。“云帆缥缈天际来,势压滔天云浪摧”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归舟乘风破浪而来,气势磅礴。
“须臾已达汉江曲,江声汹涌如鸣雷”写归舟迅速接近汉江,江水声浪如雷,展现了航行的壮丽和速度。接下来的诗句,诗人通过夜晚的号角声、笛声和江景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最后,“寒鸦飞尽淡烟收,浩荡瑶空净如洗”以傍晚的景色收尾,鸦鸟归巢,烟雾散去,天空如洗,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开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归家的期待。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潇湘江上的归航图景,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台使方求助,征鞍倍道驰。
君怀翁定省,吾念女伤悲。
玉塞烽全少,金闺籍未迟。
暮年怕离别,计日数归期。
忠惠横经地,今将五十秋。
诸生迎谒庙,吾子往监州。
吏散斋堂静,朋来郑校修。
勿嫌员外置,风月满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