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
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
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
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
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
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
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
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
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
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
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
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
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
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
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
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
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
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
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
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连绵细雨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寂感。"应龙迁南方,霪雨备江干"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写到长久的春雨如同应验了天意,充盈在江岸边,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
接着“俯望失平陆,仰瞻隐崇峦”两句,通过高低视角的转换,展现了春雨中的山水变幻和诗人的情感流动。"阴风敛暄气,残月凄已寒"则是进一步描写春日的萧瑟与孤独,而“时鸟戢好音,众芳亦微残”一句,更强化了季节更迭中生命力的脆弱和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在“万流注江湖,日夜增波澜”之后,"数君旷不接,悄然无与欢"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随后的“对酒聊自娱,援琴为谁弹”是诗人在寂寞中寻找慰藉之举,但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
"弹为愁霖引,曲罢仍永叹"一句,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强调了诗人的愁绪和叹息。而“此叹因感物,谁能识其端”则是对这种情感的进一步深化,表明这份忧伤源自于与世事万物的感应,却又难以为他人所理解。
最后,“写怀寄同心,词极意未殚”两句,是诗人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思念和情感,虽然语言已经到达了极致,但内心的感慨却依然无法完全倾诉。整首诗构建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空间,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怀紧密相连,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感悟和独到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