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非故我,行禅坐亦禅。
送风当八面,一钵老三川。
今我非故我,行禅坐亦禅。
送风当八面,一钵老三川。
这首宋代员兴宗的《燕居》,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禅者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环境的超然态度。
“今我非故我”,开篇即点明了禅者对自我认知的转变,暗示了从世俗的自我到超越的自我之过渡。在禅修的过程中,个体逐渐剥离了世俗的束缚,认识到自我并非恒常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这种自我认知的转变,是禅修者内心深处的觉醒,也是通往心灵平静的第一步。
“行禅坐亦禅”则进一步阐述了禅者的日常生活与修行的融合。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都是一种修行的状态。禅者将生活的每一刻都视为修行的机会,无论是在行动中还是在静思中,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专注。这种境界体现了禅宗追求的“生活即修行”的理念,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的重要性。
“送风当八面”,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禅者对于外界环境的超然态度。在禅者的眼中,自然界的风吹草动,四季更迭,都是宇宙间自然而然的现象,无需过多的在意或干预。这种态度体现了禅者对世间万物的包容与接纳,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通过“送风当八面”,禅者仿佛将自己融入了自然之中,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
“一钵老三川”,最后这一句则展现了禅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一钵,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三川,可能指的是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寓意广阔的天地。这句话意味着禅者虽然生活在尘世,但心却如同这广阔天地一般,不受物质世界的局限,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由。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禅者超脱世俗、心系宇宙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燕居》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禅者在日常生活中对自我认知的转变、对生活的全然投入、对自然环境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广阔宇宙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禅诗。
三苏皆天人,著作浩篇简。
少读鬓成丝,苦恨生何晚。
人言筦库卑,我自得疏散。
春风牵衣裾,兴发无近远。
禅堂俨真容,光炯破昏眼。
父子也而处,天畀岷峨产。
扬马争轨躅,孔孟发关键。
日月有尽时,斯文未埋铲。
邪说入人深,风俗颓莫返。
招得戎马来,中原恣蹂践。
缅思药石言,祸患已先见。
安得起其灵,一副苍生愿。
壮岁悟修性,磨砻谢圭角。
堕身尘网中,意气翔寥廓。
动遭白眼观,罕识黄金诺。
圣贤皆吾心,所读真糟粕。
妙处谁与语,此道今萧索。
西施及嫫母,本身非美恶。
掩关学宴坐,浩气合冲漠。
身世鸿毛轻,利名蝉翼薄。
兀兀寡知音,头童齿将豁。
向未得良友,杯酒屡同酌。
见我辄倾倒,清音听明铎。
马队骧天骥,鸡群昂野鹤。
新诗续风骚,久矣无此作。
词锋敏而锐,百献敢一酢。
愿君偃戈矛,使我坚城郭。
中虚道自来,大信本不约。
养兹百鍊金,劫火难销铄。
心法两俱忘,无解亦无缚。
参乎一以贯,回也不改乐。
富贵何足云,侯门空赭垩。
《和于子仪观见赠二十韵》【宋·郭印】壮岁悟修性,磨砻谢圭角。堕身尘网中,意气翔寥廓。动遭白眼观,罕识黄金诺。圣贤皆吾心,所读真糟粕。妙处谁与语,此道今萧索。西施及嫫母,本身非美恶。掩关学宴坐,浩气合冲漠。身世鸿毛轻,利名蝉翼薄。兀兀寡知音,头童齿将豁。向未得良友,杯酒屡同酌。见我辄倾倒,清音听明铎。马队骧天骥,鸡群昂野鹤。新诗续风骚,久矣无此作。词锋敏而锐,百献敢一酢。愿君偃戈矛,使我坚城郭。中虚道自来,大信本不约。养兹百鍊金,劫火难销铄。心法两俱忘,无解亦无缚。参乎一以贯,回也不改乐。富贵何足云,侯门空赭垩。
https://shici.929r.com/shici/pRbiuep2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