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皆天人,著作浩篇简。
少读鬓成丝,苦恨生何晚。
人言筦库卑,我自得疏散。
春风牵衣裾,兴发无近远。
禅堂俨真容,光炯破昏眼。
父子也而处,天畀岷峨产。
扬马争轨躅,孔孟发关键。
日月有尽时,斯文未埋铲。
邪说入人深,风俗颓莫返。
招得戎马来,中原恣蹂践。
缅思药石言,祸患已先见。
安得起其灵,一副苍生愿。
三苏皆天人,著作浩篇简。
少读鬓成丝,苦恨生何晚。
人言筦库卑,我自得疏散。
春风牵衣裾,兴发无近远。
禅堂俨真容,光炯破昏眼。
父子也而处,天畀岷峨产。
扬马争轨躅,孔孟发关键。
日月有尽时,斯文未埋铲。
邪说入人深,风俗颓莫返。
招得戎马来,中原恣蹂践。
缅思药石言,祸患已先见。
安得起其灵,一副苍生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对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赞美和敬仰之作。诗人首先高度评价三苏为天赋异禀的人才,他们的著作丰富而深奥。他感叹自己年轻时未能早读其作品,深感遗憾。对于外界认为管库职位低微的说法,诗人不以为意,反而欣赏三苏的淡泊名利,认为他们随性自在,如同春风中的衣袂飘逸。
诗人进一步指出,三苏家族与佛教禅宗有着深厚的联系,他们的智慧犹如明亮的灯火,能照亮昏暗的世界。他们父子三人对儒家思想的贡献,堪比扬雄和孔子孟子,具有开启智慧的关键作用。诗人感慨时间有限,但三苏的思想永存,能够抵御歪风邪说,挽救颓废的世风。
然而,诗人担忧社会风气败坏,外敌入侵,使得中原遭受践踏。他怀念三苏的教诲,认为他们预见到了这些祸患。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三苏精神的深深敬仰,希望能借助他们的智慧,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三苏人格魅力、学识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深情赞颂,同时也寓含了对时代危机的忧虑和对道德文化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