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虽豚犬,相看抵万金。
父书期尽读,母线要关心。
靖节留诗久,徐卿种德深。
二公歌咏在,一夜一长吟。
三子虽豚犬,相看抵万金。
父书期尽读,母线要关心。
靖节留诗久,徐卿种德深。
二公歌咏在,一夜一长吟。
这首诗《病中(其四)》由明代诗人郑文康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家庭亲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子女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三子虽豚犬”,以“豚犬”比喻年幼无知的孩子,形象地表达了孩子在父母眼中如同宝贝一般珍贵。接着,“相看抵万金”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亲子关系的无价之宝,即使是最平凡的相处,也胜过世间任何珍宝。
“父书期尽读,母线要关心”两句,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期待。父亲希望孩子能读完所有的书籍,增长知识;母亲则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体现母爱的细腻与周到。这种对子女成长的期盼与关怀,是父母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靖节留诗久,徐卿种德深”两句,借用了陶渊明(字靖节)和徐干(字伟长)两位古代文学家的名字,表达了对先贤智慧与品德的敬仰。陶渊明以诗文著称,而徐干则以道德修养闻名。这两句诗意在说明,虽然古人已逝,但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却长久流传,影响着后世。
最后,“二公歌咏在,一夜一长吟”两句,将话题拉回现实,提到两位古代诗人的作品仍在传唱,诗人自己也在病中夜不能寐,长吟不已。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追思,也反映了他在病痛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亲情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庭亲情的细腻描绘和对古代文化的深情缅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山中有白石,广衍得数亩。
坚瘠不可耕,无用实类某。
朋从从加称,遂为石田叟。
称者非誉辞,我亦甘其受。
杨子许为记,其言食已久。
往往人家见,篇篇灿星斗。
一见一热中,意子独我负。
札剑表心许,何况曾出口。
得非以陋物,不足辱录取。
碑有纪封禅,鼓有示猎狩。
于此逆观文,或可假石寿。
子文侔汉史,其传信无朽。
脱使不多作,难保岁月后。
恃子犹洪钟,应随大小扣。
不应似生吝,吝生亏所厚。
吾石能作言,将以子归咎。
不闻诗所载,草木备群丑。
不信石终遗,不遭点金手。
遑遑日翘伫,拜嘉亦当有。
黔公坐镇封内清,黔公卧治封外平。
碧鸡金马作门戟,复有滇池供洗兵。
黄牛平把宝刀换,春山来劝诸夷耕。
诸夷爱戴非一日,子孙孙子知生成。
雕题花脚最难服,今日推公无孔明。
忆昔先公遇高帝,鼾睡龙怀天不惊。
印如金斗酬百伐,带誓黄河申载盟。
桓桓祖武看公绳,天南别隐一长城。
金汤虽固尚在法,恩信相孚何待征。
古称仆射如弟兄,军中笑歌髀肉生。
国公自进玛瑙觥,醉后还赓出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