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到不惊秋,闻声恰惹愁。
半行飞帛字,初写曝衣楼。
度月迷相唤,冲云误独留。
未缘天子射,谁者觅书投。
乍到不惊秋,闻声恰惹愁。
半行飞帛字,初写曝衣楼。
度月迷相唤,冲云误独留。
未缘天子射,谁者觅书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白雁”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离别以及命运无常的感慨。
首句“乍到不惊秋”,以“白雁”的突然到来,打破了秋天的宁静,暗示了意外与惊喜的交织。接着,“闻声恰惹愁”,雁声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引出情感的波澜。
“半行飞帛字,初写曝衣楼”,白雁在空中留下半行字迹,仿佛是传递着远方的信息,而“曝衣楼”则象征着晾晒衣物的地方,这里暗喻着情感的寄托与释放。
“度月迷相唤,冲云误独留”,白雁穿越月色,似乎在寻找同伴,却因云层的阻隔而迷失方向,独自停留。这一场景充满了孤独与追寻的意味,同时也隐含了人生的迷茫与无奈。
“未缘天子射,谁者觅书投”,最后两句借用了古代射雁取书的故事,表达了对无法实现理想、无法传达心声的遗憾。整首诗通过白雁的形象,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命运的深刻思考。
宜阳太守多公暇,肆笔云山出潇洒。
层峰叠翠凌苍空,英英玉气浮鸿濛。
缥缈瀰漫浑无迹,妙逼房山高克恭。
山乎云乎定何处,谁结茅屋倚深树。
岂无独抱千载心,玩水看山适朝暮。
柏台御史抚此图,忆得龙泉江上住。
岫幌岩扉意不忘,十载京华未归去。
秪今骢马复东行,马上看山向齐鲁。
君不见泰岱之云起肤寸,常向人间作霖雨。
士学之所本,乃在方寸间。
出入慎省察,奉持常拳拳。
执虚如执玉,处独如临尊。
主一不二适,存养静以专。
益久虚且明,万理自森然。
所以德之聚,古人有名言。
罗生豫章裔,家学探渊源。
脩敬揭斋扁,瞻对如孔颜。
肃中戒外驰,宴坐必衣冠。
云谷有明训,昕夕勤钻研。
勉哉在惇行,勿云知者难。
结发被衿帨,来为君子嫔。
行年始三八,空遗未亡身。
玉台寂寞掩明镜,罗帷惨澹栖暗尘。
膝下两男儿,提携心独苦。
寒窗雪夜课诗书,虚牖霜晨把机杼。
临阶双桂同本根,春风并秀凌青云。
煌煌珠翟明鹤发,寿酒日进慈颜醺。
嫁时白玉镜,团团光皎洁。
百年高堂乐未央,长看清辉似明月。